2012年11月29日北京职工大厦,中国电影艺术中心开中国喜剧电影研讨会

我做了当下喜剧电影四个问题的探讨,其中部分观点是:
我一直以为喜剧既是一种人生把握的智慧思想体现,也是一种一两拨千斤的技巧把握,即高端的人生感悟的千均转身成为轻松的一笑,所以在审美上和形态上把握的确必要。因为研讨中心是当下喜剧电影,所以需要提及这两天关于江苏教育台节目让放肆的的干露露母女3人破口大骂的视频传播开来时,欢腾的干母的笑声和她极其无耻的骂声,现场开放的自由谈论中干露露姐妹自我表彰式多么善良和母亲夸赞自己出众培育一双出名女儿的得意,和如此拙劣的粗口之间的可笑,展示了一个令人难以忍受的喜剧抑或悲剧场域。这就是一个时代折射的荒诞喜剧,我们的时代还有多少崇高喜剧和悲戚喜剧可以找到?所以喜剧的场域是时代的一种折射,现实如此,而我们的电影喜剧却似乎涉及不多,或者没有这般尖锐的触及人性的矛盾性和可笑性。今早广电总局下令停播“棒棒棒”的消息,不知又会引发何种反响?
就历史而言,中国电影的喜剧在什么时候兴旺而又发展曲折?从一种历时态角度显然可以概述为30—40年代的多样性悲喜交织的喜剧蓬勃。50-60年代的一度形成的民族形态的喜歌剧形态创作,80年代的喜剧有过张刚喜剧王好为喜剧等第二次的多样性社会喜剧发展,21世纪的市场化和港式贺岁电影的影响,又造就了当下生活喜剧世俗喜剧的似乎兴旺局面。高估和贬低当下都难以服众,因为世俗需要(比如票房指标等)造就了非单一的认知。但在我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的喜剧样式褒贬不一不说,喜剧作为中国电影的市场宠儿应当是怎样呈现的问题更为切近。不错,我们已经看到和喜悦沾边的、把欢悦、诙谐对待人生、调侃自我趣味的电影作为喜剧看待,就此而言,喜剧电影是相当惹火;但如同中国电影市场一天天高攀却难以称得上文化厚实、难免遭致文化饥渴的舆论,中国喜剧电影的当下状况也相近而需要审慎看待。其实,中国喜剧的精神是不是需要补足和形态如何养成是长远探讨同样需要注意的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