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10月28日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大学生电视节——初阳的季节会议之前

喜欢这一幅宣传画——

遇到我们本科毕业在大学生电影节做过贡献的、现在在传媒大学读研究生的孩子

多位老朋友的聚会


我在大学电视节上的主题发言:
“全媒体时代影视教育的针对性”
既定传统影视教育发生的变化是因为影视自身的变化和受众的变化,以及影视表现的变化。在我们这个时代,电影电视依存少量专业院校的格局有了变化,虽然影视不可能变成普泛性的专业,特殊专业性依然存在,但时代变化的背景下,影视教育的扩展化和普及化已经是明显的事实,由此是不是转变观念和适应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需要,的确需要探讨。前几天邀请第五代肖锋导演讲座,他谈及摄影作为技术艺术的老大地位慢慢发生变化:摄影在没有监视器时代老大—导演要以他核准为通过;有了监视器后地位下降—导演开始自我衡定;在技术上有了高清摄影机后某种程度上摄影成了操持掌机人,地位继续下降。而佳能5D
Mark
II的出现则明显改变摄制,如《黑天鹅》全部拍摄,金陵十三钗的胶片和高清混杂,于是,我们可以说,摄影的专业性在一定程度上减低,及至近年DV普及,没有太高门槛的普及型个人摄影大大增高,摄影作为技术似乎不再高不可攀。随着胶片的衰亡,摄影极其专业技能的淡化似乎显在。这样,影视教育的应对至少在胶片专业化上理应改变,许多院校从胶片拍摄到DV拍摄已经是明显事实。而实际上,摄影师导演的认知也必然变化,同样是活跃的传媒大学第五代导演摄影师梁明教授深有体会。
当然,技术和介质的变化,并不是降低了影视的艺术,其实,技术跃进带来的是全面媒介素养和影视创作观念的变化,于是,影视教育的形态培育和强化构思和表现艺术更为重要,也即精神情态上的艺术表现反而更为重要。回想:在技术简单时代,我们有许多朴质的好电影,因为技术简单反而直视出精神价值。而在技术上升、追慕其行的时候,反而迷雾重重,看不清表现的意味而最终被怀疑,透射而出的依然是许多作品苍白的思想和没有价值的支撑。影视教育既要注重技术年代自由创作的精神,又要注重时代风习的演变,这无论对于以往的教育还是超越传统习惯的个人化时代教育都是必要的前提。而强化如卡梅隆为了梦幻实现10余年积累的精神,与乔布斯人文精神艺术情态的高张所带来的文化高水准产品,都需要我们跟上时代步伐进行新的综合性影视教育。
于是,近十年来影视教育大设立开展似乎不可阻止。但其建立在DV时代的教育也是渐成的事实。
想想几年前著名的胡哥的“一个馒头的血案”,虽然其建立在他人影像上的别致“创作”却影响一时,对应的陈凯歌导演其实真想追踪时代潮流的主观努力的电影《无极》却遭致批评,这一个紧密连带的创作现象,却具有发人深省的意味。即老导演在新的时代的仿造和胡哥作为名不见经传的新人出诸自然的创作之间,似乎是一个背反,急切功利的仿造观念出来的是并不熟练的作品,一个是娴熟技术的自我挖掘改造而影响一时。这里其实划开了时代的界沟----影像创造的新时代景观,随后的个体创造成为时尚是DV的技术时代所然和网络传播的必然。这样我们迅猛发展的影视教育当然要从中看到时代潮流首先是观念情态上的变化,跟随时代发展。单纯技术仿造和新观念下的创造之间,其实差异就在那一个认知上,而新人们开始自我创造和怀疑正经的思想,其实具有积极性意义,影视教育的专业性在此时更为迫切的推向创意和思想表现的艺术感知上。目前不会有人还期望拍摄16毫米的电影,富士胶卷已经停产,柯达也几乎不存在,几大洗印厂几乎将停场还遑论拍摄?我们都担心占90%的非胶片拍摄将导致胶片放映机要退出历史舞台,更不用说拍摄的胶片从何而来已经不存在提问的基础。影视教育难道不依据此调整教育课程和相关专业构成?
我们说无论何时,技术分工和技术把握精制永远都没有错,但对于视觉时代、网络时代的人们而言,综合性能力---技术与艺术综合;动手操作和理论把控之间的结合尤为重要。影视教育不能是空谈的教育,影视教育也不应当是单纯的技术教育,如果说前者还有媒介素养教育的意味,而后者就远远脱离时代创作实际了。本次大学生电视节的伦敦之行的意义就在于验证多样态教学都离不开综合性媒介素养教育,也离不开操作新媒介创造实践,以及高校影视教育需要综合性观念教育才能适应时代需要。不妨说,综合性影视教育的时代已经来临,于是这一次教育部和广电总局联合招标高端电影人才研究生班的设定就是时代顺乎自然的事情。
最后谈谈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新媒体时代,到处都是自由创作的天际,微电影所贯称的影像创作从专业化极强的机构到著名艺人参与到一般大众动手,网络上从高手评点到一般孩子认知,已经是磨平专业非专业界域的影像观赏现象。传播介质的变化带来许多匪夷所思却其实自然的传播高潮,今日韩国的一个骑马歌貌不惊人却高调传播,世界各地风云四散,从奥巴马到对手,从潘基文到普通大众乐此不疲。这就是媒介的传播力。而其中影像的基本制作功能、演唱的传播特点,歌曲的节律独特性,舞蹈显现的令人好奇,而一切的后面,都和影像创作和传播、以及媒介接受的时代性相关。
影视教育向影视合体扩展,到向网络新媒体影像衍生发展,是影视教育的趋向,而遇到的问题是媒介素养似乎更向娱乐化发展,而缺乏对于精神层面艺术的理解耐心和接受习惯,成为明显的问题。培育更为成熟的媒体传播人、培育影响媒体文化的工作者,培育造就文化深远影响的创造者是我们的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