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执迷于正能量人生的艺术剧作--北京青年

(2012-10-18 15:10:18)
标签:

电视剧

北京青年

正能量

寄托理想

追求

情感

分类: 电视研究

电视剧《北京青年》认知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周星

 

    电视剧许久以来纠缠在七大姑八大姨的腻腻歪歪的纠葛中,似乎婆婆总是受气,而媳妇与老公成天在打打闹闹的无聊生活,一堆堆模仿起哄的电视剧和一味取悦受众的创作一波一波的出现,我们的确许久没有看到正面精神的表现,那似乎老土和教化了。但在赵宝刚青春三部曲的收尾篇《北京青年》中,一种追踪时代的切近感扑面而来,不仅是时代风习如此贴切,还在于思想情态的青春气息。在几乎和时代同步的情节演进中,故事框架、人物表现、尤其是创作者的时代认知给人独特的现实感,细细察知,其似乎没有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进程中,却有不同于以往剧作的构想创造和平凡中内在感人力量,最大限度回归生活本真,却实在是投合人心的理想期望。长期以来,在我们俗见的青春题材中,多数不是宣扬个人纠缠在家庭矛盾和个人追求中的奋斗,就是在职场上争斗或者和同龄人争夺,拘守于环境做个人的追求,夸大的人际冲突充满着斗争气息。《北京青年》的主旨是表现一群80后青年试图走出安稳平和现状开辟精神理想新天地的追求,是超越安于现状生活、着意造就不安分的人生。换一个角度看,也许可以说,《北京青年》告诉我们,电视剧表现无需悲戚伤悲的百转千折,却需要真切感知青年一代的内心需求,即便不做复杂万端的情节构制,一个健康欢悦向上的故事,依然有动人的魅力。的确整个剧作返归生活而掏挖情感,让一代人的精神面貌得以端庄呈现,使得电视剧《北京青年》别具一格。创作者的明确追求使得剧作具有不同凡响的表现。于是,在整体上观察,《北京青年》是一出非同一般的剧作:它汇聚端正励志剧、青春洋溢浪漫剧、创业发奋剧和旅游公路剧的结合,终究是一个明显激励正能量精神的剧作。赵宝刚在他这一部“青春三部曲”的收尾篇中,紧紧抓住时代青年显在的迷茫破解难题,和潜在的放纵寻求超越的期望,编织了一个青年闯荡世界的图景,打破了常见的陷在公司纠葛、家庭困惑、校园恩爱窠臼中青年故事习惯,将投向广阔世界的召唤变成年轻人内心涌动的行动故事,在青春题材的现实版图突破上显示新意。

    《北京青年》的故事自然不是十全十美,在表现新一代人的探索故事中,理想的成分明显存在,但正因为,我们看到了紧紧贴近当下生活的粗粝感,和期望新一代精神世界高远而创造性的理想,无论是成熟一代人所透过外表所感知的还是触摸到80代们内心世界所具有的潜在期望,显然,这都是少有的全面正向的一代人精神追求的表现。在精神境界上该剧值得玩味:在人们以为新一代包括80后们不谙世事自私无为,其实,这是忽略了一代有一代的生存方式,但都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80后一代享受着的相对丰裕的生活,却同样承受着相对困惑的时代问题:住房、就业等等。在以往。我们更多看到《蜗居》的时代呈现,那是一种真切世界中年青一代部分的生活情境,但显然我以为可以概括为一群80后青年辞职、离京,罔顾家人的牵挂,丢弃平安的生活,去闯荡他地,历经曲折人生的故事,折射打造出一个新的一代生活景观------《北京青年》显然要追求独异的精神境界,正能量的展示给人不少积极性启示,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剧作进程给与人的启发意义:

    A、明确表现新一代情感必须是“两情相悦”才是真情的意识,剧中主要一对年轻人何东与权筝的故事,开端于结婚之际忽然犹豫,纠缠直到结尾才解决了彼此精神情感契合的难题,而其实核心就是男女之间不能单向取悦和被动接受,需要在心灵深处获得相通的感觉。爱的真谛探求落实在情真意切而非激情四溢上,无疑是一个进步。随着剧情进展,几对年轻人对于生活情感的要求,都和直率的两情相悦为宗旨,房子票子和位置的被放置一边,不是剧作者故作清高,而是切入新一代人内省情感的要求:并非老态龙钟的一代人,为什么不能激扬青春抛却外在的条件却追求只有年轻才有可能和才需要的冲向广大世界的情感契合?正面表现情感的纯正相悦也许显得不切实际,却实在是人生需要强化的人本精神本质。

    B、被指导护佑的生活只是枷锁而非坦然承受的需要,是电视剧中折射时代难题的另外一个侧面。生活中日渐凸显的老一代人和子辈的关系一直是难题,《北京青年》从一开始现实父辈们的好心都似乎是青年的重负:对于婚姻的不断催促和包办的压力、自以为合适的对象强制要求儿辈不断见面的压力、要抱孙子的愿望大到成为孩子们没有乐趣的压力等等,使得儿辈主人公们都有些机械的完成任务,而终于开始逃离压力的行动。第一次在剧作中将年青一代摆脱重负的父辈殷切期望去勇闯自身的精神情感新天地,这是十分令人敬服的出奇之新,电视剧的正能力从青年一代的青春激情不羁定性,随之开始展开四对男女的闯天下故事。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这几位兄弟包括女性都呈现出对于父辈们无微不至的关爱的沉重负担感和背叛心,折射出上一辈人需要警示的问题和我们都要思考的人的成长之路。同样,年轻人离家出走自我承担获得自由幸福的愿望,是一代人的心理需要。电视剧强化了社会传宗接代和关爱呈现压制年轻人精神情感趋向时,他们的心理和情感上辞别爱的重负的出走理由,值得人们深思。剧中的老爷子何四方对于儿子辈约束下一代的批评,和对于孙子辈何东等四兄弟的宽容支持等等,也显示了剧作对于社会文明的认知。

    C、青春需要自己把握、青春足以从艰难中体味自身的价值,是电视剧重笔墨呈现的因素。无论什么样父辈的忠告哪怕无比英明,都可能是阻断经验获得障碍,不经过锤炼的经验也许不能成为指南。青春需要果敢闯荡,也需要积累正反收获,否则就失去了青春的意义。不怕失败正是因为经历才是重要的过程。这一群青年的举止在证明着不经过自身的感受,无法获得经验和感悟,年轻人需要经验的磨练,如同剧中他们无数次的寻找职业失败,与在山林中陷入绝境的痛彻心扉的感受一样,青春的成长就是自我修炼的获得而不是安排和赐予。《北京青年》的价值最为重要就是展开青年人的闯荡世界的精神,我们这一个时代越来越缺少敢于闯荡而且是为了正直生活而追求的精神,不乏泄愤和敌对世界的表现既不是真实生活人的真实,也不会对于年青一代产生正向作用。在剧中,何东等人的果敢探索历经挫折,何尝不是真实生活的青春需要的精神世界?需要闯荡、需要冒险、需要无畏-----这是时代的呼唤。

    D、无所拘束的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和修炼才是清纯精神的需要,这在以往电视剧中稀罕见及。把视野投向自然世界本身,是对于题材拘泥的一种打破,而向往旅游、青春在路途中聚合,实在是青葱岁月本能的需要,《北京青年》如此明确的情节表现,为题材表现的突破具有新鲜意义。这在电视剧后半部分的丽江和向玉龙雪山的游历探险中,王越所代表的投入自然感悟生活意味的追求,将新一代人的旅游梦想,对于自然的喜爱作为精神价值追求来表现。其实在这后面,是要体察更为宏大生命的观念需要。《北京青年》作为电视剧,第一次隐含着不惜冒犯教化的戒律而开拓梦想世界的路径。召唤自然,走向自然既是年轻人的青春需要,也是时代生活的正向趋势。所以,作为剧中独特的角色王越,以沉稳含笑的姿态向人们展示了内心需要高扬的梦想的多样性。重走青春之路必然包含着走向美好自然和广大世界的愿望。

    E、爱应当是摒除世俗条件的无私给予,沉醉的爱情经不住现实的折磨但纯美却在此存留,似乎是青春题材都有过表现的习惯,但对于《北京青年》而言却表现独特,即锁定在情爱对于青年人而言有时就是生活的全部,至少,在青春阶段,可以痴狂也可以入迷,而这正是爱的特定阶段的气质所在。电视剧的独异之处是设计了一个因为爱而入迷却因为失败而自杀的任知了陷入“病态”而展示的情感真纯状态,独特揭示了需要抛弃俗念和传统才能实现真挚专一的情感状态,一时间被救出的她陷入失忆和神经的状态,看似是脑子有问题,但恰恰在她身上,对于爱的深陷期间的纯洁,折射了实际上是没有了尘俗的羁绊而具有纯真的情味的真挚。

    强调以上几点,是在说明《北京青年》有不少值得分析的独特性,在表现爱情的青春故事中,赵宝刚的思考别具一格。而就电视剧表现而言,细细感受《北京青年》,在以下方面还值得分析:

    1、兄弟携手闯荡生活的独特性。在当下时代,几乎已经难以有兄弟一群同心协力的欢欣鼓舞的时刻,除了血缘关系不可能之外,罕见现实题材出现硬朗的男性亲缘群体合力打造生活景观,尤其在当下已经缺少主动寻找青春、磨练自身品行而不介意游荡的时候,《北京青年》让我们在荧屏上感受到聚集青春气性的年轻人辞职、闯荡、拒绝爱而还因为依恋而同行的故事,80后群体的爱恋交加的场面让我们沉醉而心潮涌动,青春是理想的追求,肆意青春的放荡激扬的美好之物,何家四位堂兄弟的硬汉们在汪峰激扬肆意的歌曲中,张扬已经久违了的闯荡青春的热情。青年本应该放马世界的冲动被浓缩在四个堂兄弟结缘相携手共进退的走南闯北路途中,这既有进城民工才可能出现的公担生活,又有以往多子女家庭孩儿相互关系的面影,无疑是暗含丰富的透射意味。更重要的是,一群人群体结伴而行的创业的激情,忽然回归于电视剧中,将多见的腻腻歪歪的家庭情感纠葛,与胡编乱造的喋血战斗等等旧俗改观,投合了久违的人们对青春情感期望的心理,《北京青年》一下子让我们感受到美好的气势和精神毅力的美好。

    2、青春梦的本质揭示。荡漾在《北京青年》这一旗帜下的是燃起青春激情的冲动。许多时候,世俗社会的浸染,已经将现实抉择变成了物质化的所谓楼宇有无、职业好恶选择放到了物质衡量的天平上,不乏见及的啃老为荣、关系依傍、职业三六九等划分,高富帅标准横行、拘守城市终老等等违逆青春闯荡期望的世俗,某种程度上蒙蔽了青春时代的独特追求。是时代委顿了青年还是艺术曲解了青春?至少,在此时,《北京青年》将上述习惯一一打破,“重走青春”是老大何东所试图甩掉沉疴的探索,似乎出自于个体不满足于现状的突发奇想,但何西,何南、何北等人的呼应而行,却昭示着一代人内心的期求。剧作第一次将80后群体的个性和集体意识附着在这一群不大不小的青年男女身上,从北京出走辗转烟台、深圳、丽江等地的生存实验,将视野放到青春期盼的地域之中,自由择业、生存体验、旅行探索等等都和青年本能相契合的行为,赋予了追求独立感受艰辛的意味。自始至终,《北京青年》都是确立在展现都市新一代探求生命意义的旅程上,这一积极性追求牵连着个体的生命体验,赋予了剧作向上正能量感知。事实上,新的一代不总是抱怨消极,在生活中他们开始呈现新一代主人公需要的骨气和精神。而《北京青年》正是在艺术上揭示这一群体主动探索锻炼自身适应社会的努力,无论是婚恋关系的重新选择、生存能力的不断磨练、人际关系的磨合摸索,都在肯定群体积极乐观主动的探索意义。

    3、人物关系的艺术奥秘。无疑,这是一个巧妙设置的人物关系处理,为了实现群体性的一代生活的可能关系,设计老一辈的何守一等四位亲兄弟也就确立了过去年代自然的亲缘关系,由此派生出独生子女一代的四个堂兄弟,何东、何西,何南、何北的亲缘关系既是血缘牵连又略微区别于亲兄弟的紧密情谊,巧妙弥补了当下年代不可能出现的人际关系。而青年男女的婚恋自是人生不可跨越的阶段,于是在相对应的权筝、丁香、任知了、叶坦、唐娇、王越等女性中,又介入了个性背景不一的社会牵扯因素。一幅青春联络图景便具有了复杂的牵扯因素。如何展示人物就是考验创作者处理人际关系的矛盾和情感冲突机智了。电视剧中的四个男性基本意义在于折射80后人群多样性的不同性格和生活归属:何东是自以为追求自我却伤及无辜,而最终在人生历练上获得更高的心灵认知;何西是始终纯洁待人处事而最终收获不同女性认同的好男人体现,何南是羞涩犹豫缺乏胆量慢慢获得身心成长与情感契合的体现,何北是不少混不灵的混混却执受专一而被时代社会锤炼成长的男性表征。

    相比之陆续出现的几个青年女子:权筝、丁香、任知了、叶坦、唐娇、王越,最具有暗示性代表意义的是三个女性权筝、任知了、王越。权筝是情感的反思对象,从被抛弃的不解到自立的自我挣脱而获得新的尊重,暗示着对于女性自主性需要精神人格确立的意识;任知了是情感的天使化身,从疯癫的痴情和治愈的重现理性困惑,似乎注解纯洁天仙的无邪品行的天然魅力,人间世俗的看清一切其实不如沉醉无知中的专一值守;王越则是理性人生暗示,她潇洒自若的人生游历,是提醒人们需要摆脱尘俗而追慕大千世界自然人生的启示对象。其实在现实中,已经有这样的表现:近看消息,80后情侣用4万元行走18国,双双辞职:“眼看就30了,再不出去走走以后会越来越没勇气”,他们一口气走了10个月----亚洲非洲18国,为省钱什么苦头都吃,能走路就不乘车,能凑合就不住宾馆,在印度14天只花120美元。这正是电视剧中王越形象的现实呼应。其实不在于剧作与生活有多大的呼应,而在于电视剧表现了创作者对于生活理想的张扬的真切度。

    经历了和自然、社会的多重磨练,这一群北京青年都得到多方面的精神提升,而满腹探寻期望的何东在雪山与自由自在的王越对话中,揭示了创作者的感悟,即王越告诫何东的人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小时候以为可以改变世界,大了以后发现不能,退而求其次而试图改变国家,再后来发现其实也不易只能改变家庭,到老了躺着时候才明白只能改变自己;因为改变了自己才能改变家庭,改变了家庭才能影响国家,而说不定可以改变世界。这自然是强调青年人必须从自身做起,而又颇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见识。

    通观《北京青年》无论是精神追求、生活表现、还是人物行为,都是一种全面的正能量的展示,而最终在艺术情感的人性归向的纯正上也依然令人难忘:“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这也是我们的人生都期望的完满追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