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随笔

标签:
感悟人生理想态度情感 |
分类: 散文随笔 |
假期整理以往,物件啊、科研啊、美食啊等等,都带有审视的意味,翻出以往写的文字,其中和前一段与我的研究生们相谈的人生了悟相关的题目:人生追求的辩证法,重新拿来看自己的当初心态,蛮有意味,翻上来自己警示——
在飞机起飞之前,静静阅读,思绪忽然间就飞扬起来,一个关于人生追求的命题一再涌现在脑际。
只有在飞机上,从地面逐渐爬升到上万米高空,才能最有情趣、最有心智地思考关于生而为何的问题。
前几天下载了一个新闻,关于某地市场检查,遇到收押违法贩卖猫狗的商贩,他们发出“就是摔死也不给你们带走”的愤激之语,于是到处“尸横遍野”的场景就出现了。我震惊而痛苦,是疑惑城管”依法”拘押,还是痛恨商贩惨无人道?都有!但更多盘踞在脑海中的是:为什么人类可以按照人的所谓情感或法律来肆无忌惮的行使自己的职责与权利:拘押是为了依法但这一依法不是依据人道之法,摔死小猫小狗似乎是持有者的权利却其实根本不是人的权利!
我们经常都在有所依据的振振有词中背离了生存的基本!
但许多时候我自己也没有能完美构想出绝对意义的法则,比如到底遵循什么原则才是合理的?
于是感悟人生寻找细枝末节的味道,就是我的生活趣味。
在飞机上安静感受是最大的幸福。
而《读者》依然是飞行途中最为亲密的伴侣。一般而言,在学者意识中,读它有些掉价,毕竟是大众最受欢迎的杂志,于是就没有了高端的附着,没有深度之类的议论未必没有道理。但在我而言,深度不是追求,美丽才是寻找的目标,太多的人追求高峰,却很少愿意放下身段来享受人生,所谓被需要人们给予奉献而丢弃自身意义的舆论所驱使的高调:“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谬论,坑害了许多只能一事无成又紧赶慢赶就浪费了人生可能有的意义的大众。由此,我一直喜欢自己的平民喜好,因为就是平民身段,而内在也是平凡身心。
这一次又被提前出版的《读者》08年1号所感动。第一篇就是一个在中国难以说清的感动故事《死亡地带》。
这是一个二战时期的真实故事:在可可里城堡,盟军准备潜伏进攻,面前是一个空旷死亡地带,进攻之前,一切静寂,但上尉在望远镜中看到的德国军官女孩毫无知觉的穿过乱石岗,追逐蝴蝶正向雷区移动,满头金发、石榴花边的裙子。选择!突击队马上就要开始进攻,任何举动都可能暴露整个部队和全军的行动,而女孩依然就要走向雷区,不是触雷就是被盟军将要轰击的炮火打得粉碎。上尉犹豫再三,还是冒着犯军纪危险穿过雷区,吓住女孩不让她踏入地雷阵,又再次返回,在最后被德军机枪扫来,击中未死。此刻大炮轰鸣,震天动地。战后,军事法庭审判:他因为重大军事行动中感情用事必须为鲁莽付出代价,但因为超群的仁爱之心与珍视生命的高尚情感而减轻罪责,给予免除军籍。回到家乡,他收到许多母亲的来信由衷赞许他冒着生命危险拯救另一个小生命,英国女王来信“那是作为一个人的最大价值!”
我不知道自己的感动如何解释,在国家看来,一般对于此类行为会给予严厉的惩戒,因为这似乎是不顾及大业和不知道大事业是拯救更多人的价值的大义。而我们的教育都标榜重大才是唯一的取舍,微小让位于高端。情感的小资哪里可以允许效仿,鼓励或者效仿将妨害牺牲精神的普及?
但我们心里如果没有对个体生命的敬畏,就不会有真正的人生意义的确立。
于是一首小诗《譬如朝露》在此时此刻就有些懂了:
时间,一条青蛇似的
穿过我那
玻璃镶成的肉身
背后
响起一振碎裂之声
譬如朝露
一滴,安静地
悬在枯叶上
不闻哭声的
泪
生命的含义哪里是纯粹理性可以定夺的,高妙也好,高深也罢,其实都未必达到对于生命意义在于过程的理解。
在高空,坐在好久都没有坐过的深圳航空公司上,透过舷窗,湛蓝天际的深航翘翼火红火红,那就是对我的召唤。美好可以永存心中,而功利的俗套哪里可以比附?
还是被自己读《读者》的感觉所打动,我还没有自诩高深的的意识,也就没有保卫功名利禄的可怕,看看故作高深的学者,在巧取豪夺中维持声名,在霸占权利中搬弄是非,在无情打压中占据垂死的权利,都可笑之极。
没有永恒,也更没有试图保持永恒而实现永恒的事实,过好人生生存的过程,把一个不太长岁月,变成饶有情趣的延长线,就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