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暑期电影市场注定是令人疑惑的一个时期,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77亿,然而其中国产电影经历了少有的低落境况——跌到前所未有的仅仅只占市场32.5%份额的低谷;而5月份全国票房12亿中,国产电影更只占到13.8%份额的1.65亿!这确乎是令人寒战的比例。只是到了暑期国产保护月的出台,才略微改变,振兴国片的市场模样的努力却还是遭到不少网络观众的批评,以为人为阻碍了好莱坞巨片的上映机会。但变化的焦点是此时的一部未曾预料到的《画皮2》,该片从6月26日上映后一路飙升,蓦然间高达7亿人民币的票房,超越原先占据前一、二位置的《让子弹飞》和《唐山大地震》,成为国产片第一票房之作。
但同样意外的是,这一原本令人兴奋的数字,却没有得到除了厂家之外的好评,早年足以兴奋的超越却因为难以想象这一高票房如何实现的,更为不屑的是贬低----归结于由于保护月才冒进出数字的不屑等等的说辞。站在积极性的角度,第一票房值得贺喜,但人们焦灼于认为控制的结果而不乏不敬的认识,消减了其价值。实际上,对于该片的腹诽还在于除了感官的出色外,对于电影内容的种种批评,以为不值得获取这般的高票房,而这一成绩对于创作者而言也是太出乎意料,私心里也许大大意外了。
中国电影的保护月效果也未必如人意愿,依然是不少保护了却不被待见,如果不是后来《听风者》的出现,保护月的电影票房也未尽如人意,甚至有负增长的周数,8月7日麦兆辉、庄文强执导,梁朝伟、周迅领衔主演的《听风者》公映才有所改变,获得一周票房冠军,而随之势如破竹节节攀升,直到8月末超过2.5亿,不仅成为2012年第二部首周即破亿的华语电影,同时也创造了华语谍战片的最佳开局和成为8月份中国内地华语片票房冠军,成功实现了高票房和好口碑的共赢,是近年来高质量华语片代表性作品。但对于中国电影文化的困惑已经缠绕不休,人们不知道中国电影2012的票房高攀中国产票房会达到几何?
原本为了挽救上半年低落到极点的国产电影而必要设置的保护月,遭致议论的因素包括中国电影呈现的文化状态不佳所致,观影的人都希望看好的电影,当“保护月”出现的时候很多人会想“不好的电影强迫我们看”,所以他们会反对也无可厚非。但其实对于强大好莱坞而言,必要的保护绝对不是坏事,不过,真正理想化的电影业应该是健全的市场化加上对本土电影的保护。良好的市场化是市场准则,但是中国电影的市场成熟度跟国外还有差距,中国好的本土电影的文化影响力又不足,有了一定的保护,好的本土电影才不会被会好莱坞强势的文化所遮蔽。现实是好电影缺乏,一些不该被保护的电影也被保护了,导致观影群体产生对于国产电影的逆反心理。
随着近年总体上电影市场票房持续飘红,中国电影文化形象是不是随之显赫众说纷纭,在专家层面,对于电影文化的疑虑始终认知不一,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连续几年世界三大电影节的威尼斯、戛纳、柏林电影节几乎都没有中国电影在竞赛单元露面,中国电影的文化形象的确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影响。大片依然是市场支撑的中坚力量,但人们对于艺术性强的电影难以上场上线,或者获得好评与国际奖的创作缺乏市场呼应形象大惑不解。也许我们应该说,在以市场票房为决定因素的电影景观中,创作的文化含量下降与受众的文化感知不足,共同造就了中国电影的文化蜕化的局面?中国电影并非没有独特创作的作品,但市场呈现的不足,呈现市场的文化品质却并不让人恭维却是通见现象。若干年来上亿票房的电影许多都难以让人认可,以大片形态呈现的《三枪拍案惊奇》,以被认为无聊呈现的《熊猫大侠》和以粉丝拥戴的《孤岛惊魂》几类创作可以代表市场获利的主要对象,但在文化意义上都几乎不能作为中国电影文化的价值呈现。
而《钢的琴》、《碧罗雪山》等出色制作或者上不了院线或者票房难以维持的现象,多少让文化人痛心疾首。标志性导演张艺谋有心艺术追求的《山楂树之恋》上了亿元票房,被认为是艺术电影第一个上亿收入,却还只随意操弄俗气十足的《三枪拍案惊奇》的一半,精心锻造的《金陵十三钗》的出现又遭致激烈的批评,让创作的疑惑延伸至几乎所有有意思的创作。大众甚至于得出电影批评无意义的结论-----其实面对一个所谓院线取舍、受众主宰却不是文化意味高涨的电影市场,面对电影文化在没有追求的飘摇中跌落的现实,如何期望中国电影获得精彩成为一个难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