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人们已经陌生了所谓的西部电影,和“西部电影”鼎盛期相比,在电影概念和实际表现中,无论中外,关于西部电影的认知似乎有些漠然,在西方的西部片被更为高技术化的创作所遮蔽,而在人们的记忆中,中国西部电影的创作已经被都市电影和大片、小众电影、小成本电影等等称谓所遮蔽,西部电影的人文历史价值存在书本上却远离创作标记中。于是,探究西部电影和重新倡导的意识就有其基本层面的需要。
关于西部电影创作的概念首先是涉及西部概念的地理位置,其次是其文化内涵。西部的地域概念包括了方位上的远离东部的广大地域,这在总体上不可更移;相伴生的还有地域上自然环境的比较严酷和山地群集、交通不便、农村地域广阔等等指向;西部概念的社会经济概念,还包含着总体上相对的欠发达地区的含义,即在社会经济指标上和东部相比的落后,乡村地域的自然收益低而城市文明的滞后等等状况;西部的少数民族多样性聚集也形成西部明显的人文社群突出特点;而人的总体感觉上,民风粗犷、个性显著、质朴生活状况、依凭自然山水而生存等等也伴随着西部人的生活情态而凸显。由是,西部电影的表现状况和人文状态就显著区别于东部,西部电影就勾勒在这样一些综合性的背景之中。
重要的还在于西部电影是一种电影风习的认知。在人们概念中,出自于钟惦菲先生上个世纪80年代命名的“西部电影”,产生在一个特定开放的年代,激扬向上的精神需求无论在创作上还是评价上都烘托出一种褒奖认知的热度,实践中的影像催化出理论认知的迫切,西部电影的概念提出,忽然间凝聚了那一个时代的蓬勃朝气的批量创作,而本质上曾经比较清晰的确定了一种电影风潮的指向,是因为的确那个意气风发的年代涌现出足以评价的创作作品,独特的艺术表现上的魅力,让西部电影的精神意味有了令人信服的落脚点,于是围绕可以标定的创作,约定俗成的中国式西部电影红火一时。西部电影和地域的之间关系密切,但更和西部风情和开拓的精神状态相关切,于是概念所凝聚的不仅是地域电影创作而是国家艺术文化的的蓬勃朝气。
但曾几何时,西部电影也慢慢成为了历史沉积,淡出视野的西部电影在创作似乎稀疏的背景下,投以目光的冷落显而易见。西部电影成为电影史上的重要存在风潮是无可置疑的,但更成为当下失落的语词也是不争的事实,这期间的原因正是事出有因却未必是势所必然。
西部电影原本是和地域性直接相关的概念,在产自于以西影厂为骨干产生的创作,将大西北的风情容纳其中,满是憨直和顽强坚韧精神形态的人物,悲戚和不屈的命运抗争等等,将一个面貌独特的创作风潮刮向中国影坛。在正需要历史文化反思的年代,期待厚积的精神施展成为中国电影呈现的面相,猛然掀开了粗犷的80年代西部电影的帷幕。这样的时代在开始自由开放的风习熏染下,正恰切的需要西部电影的威猛风沙扑面的需要。应当说,西部电影和开放的时代精神相互呼应,和打开禁锢的电影人内在爆发的生活触动相偎为一,和沉寂多年的西部生活情态急欲表现的需要合拍,和鲜活的生活富矿一当露头就充满价值相贴切——总之这是一个多方撞击而被理论家给予命名,一下子找到了精神动力的创作潮流。80年代的西部电影具有特定时期的沉积矿被开拓的原生性特点,以后的西部电影难以复现的原因正在于是否拥有新鲜感和厚重性。
西部电影当然不只是地域所能笼括的,西部电影的独特气质还在于精神价值的烘托。这里留下的西部电影不仅是积极进取的全部内涵,其实西部电影的丰厚性还包容甚多,比如,包括了对于贫穷的反思和精神价值的梳理,包含了对于冷落多年后的不甘寂寞的地域人情世故的表现需要,包含了对于山川河流美妙韵味的重新展示,包含了对于人本原就是一样精神气养生存要义的认知等等。其实,西部电影的包容的丰富性还不可忽视的是其多元交融的统一的惊异性:比如相对落后的地域----却是相对富足本土气息的存在;相比单纯的生活方式----却是内涵精神文化更为多样的值守;相对历史积存迷人却也是在可资挖掘上有更为富足的现实生态;相对憨厚和淳朴统一的西部人却也是在遮蔽后面人的个性精神的多样独特性。这些都构成特定年代的西部电影红火一时的必然原因,而评论家的敏锐关注恰恰是透视到这里的丰硕内涵而足以探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