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4月26日上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讨会“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学术研讨会---四位教授
这是一个高层次的文化软实力研讨会,在晚上大学生电影节闭幕式之前参加,是研讨具有诱惑的意义

我的发言题目——“艺术精神与文化软实力本质”,开始部分的大意是:
站在文化角度看,倡导中国文化“走出去”固然诱人也是有思想的认识,却不免透露出市场急切的张狂性,我的基本思想是急功近利和软实力相差甚远,物质性的追求可以增加文化的物质性构成却也可能伤害内在文化性,艺术精神自由无拘束和排斥既定框定的涵容量是体现软实力的基本内涵。需要检讨强制性的文化政策对于文化的无形伤害。
还是举例:2012年4月第二届北京电影节邀请卡梅隆,被称为大抢风头的他却安静的谈及3D说(“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24日举行“3D技术与电影合作的发展”论坛):3D只是服务于电影创作的一种工具,属技术手段,真正决定一部影片成败的,仍是好的故事与创意,这取决于创作者的思想和观念。“技术手段是为更好演绎故事”。”的确这里触及了大师所看穿文化软实力的本质是内在“精神”,但似乎人们批评的对他的推崇有些偏向急功近利的拿来主义的物质上一触而就的指标构成。但无论如何,卡氏的创作和态度都显示;精神是文化的核心所在,美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以卡梅隆为标准,再加上乔布斯的精髓,一再证明软实力来自于实力、更依赖于精神内涵。这一点上,我们似乎历史上并不缺乏对于精神涵养的认识:孟子说”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者,其实就是一个内在顽强精神造就的人格影响力,它透射而超越了物质的躯壳。强大的东西未必是外在物质性的硕大而是内在精神性的凝固。软实力需要物质和市场呈现的支持,却实在更要看到精神层面上更为厚重的本质。
似乎可以说:“文化软实力”这一组合词的把握至少在三个层面缺一不可:实力—软实力—文化软实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