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电影节成都研讨会:学生DV创作分析

标签:
西南交大19届电影节大学生学术研讨校园 |
分类: 电影研究 |
2012年4月4日下午,成都,西南交大演讲门口,学生的广告画
该校报道:
今年三月份,杜甫突然间在网络上爆红,一系列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有人认为这是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糟蹋;也有人认为这是怀旧,无可厚非。网络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艺术文化的现状。
2012年4月4日下午4点,在犀浦校区X8215,刚刚结束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研讨会的周星教授为我校艺术与传播学院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当下艺术文化现状分析”的专题讲座。周星教授作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就当前网络中的一些热门现象以及近年来电影电视的发展趋势作了一些分析并从中透视我国当前文化发展状况。
“古典文化的价值是永远不会消亡的”,网络上对古典或经典作品的恶搞层出不穷,如以语文课本上杜甫画像为基础的系列涂鸦,对《蒙娜丽莎的微笑》的系列恶搞,周星教授认为尽管网络上将经典娱乐化、低俗化的浪潮不断,但这不会令它们的价值消亡,文化的价值是永恒的,这是移动新媒体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不能把自己的喜好当成天下人的喜好”, 周星教授在分析废话诗歌时,朗读了乌青《对白云的赞美》一诗“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文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这根本算不上诗,而普通大众认为真正的诗就应该平淡质朴。“对现代人而言,看问题立体化是绝对必要的。”他主张应全面的分析,而不能极端化。
在影视文化方面,周星教授结合了《色戒》、《集结号》以及张艺谋新作《金陵十三钗》等几部饱受争议的影片简单分析了中国电影中体现的艺术文化现象,中国电影正在迈入国际市场,但其中价值观念的冲突也让其遭受质疑不断。周星教授将这些中国电影与刚刚结束的第84届奥斯卡获奖影片相比较,国际上正倡导“回归默片、回归真实”,而中国电影反映的是当下一种“批评主义”社会氛围。
“两极化只是当下艺术与文化的总体现状,要使这两种趋势完全融合是不可能的。需要有人在这个时代坚持高端,注重精神文化,也要有人提出反对,这样才能长久发展。”对于当前艺术文化现状中的冲突的发展,周星教授这样总结道。
最后,周星教授引用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名言“有三种单纯而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爱情无法抑制的渴望,对知识永不停止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痛彻心扉的怜悯”与交大学子共勉,作为自己讲座结束。
2012年4月5日全天,大学生电影节第四场研讨会:学生DV创作分析,专家聚会合影
可爱的西南交大学生----那男生拍了一个残疾人纪录片坚持3年了,但可惜他不知从而得知没有从上千部作品中入选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