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亲人离去的哀伤
(2012-03-03 18:45:09)
标签:
亲人病患去世哀声 |
分类: 生活随感 |
亲人的离去会有怎样的哀痛?
自以为坚强超长,在苦难面前第一件事想到的是顺应时事而不可违逆,随之就是自我调适而对应,务实的人生观决定了绝不怨天尤人,而日常的浪漫奇想又足以拉长放大幸福的指数。
父亲去世的时候,我一开始没有一滴眼泪,那个亲人的在世痛苦,战争岁月给予他的磨难已经足以损伤,而几十年的快乐心性更足够满足作为人的尊严应得时日,所以,那时以为,他的命数已到不必违逆,至少离去是摆脱苦痛而寻找他理应有得的快乐世界。
其实后来,不时想到日常的音容笑貌还难免黯然神伤,以致呜咽。但总体上还是为驱除痛苦而欣慰,觉得人生总难免生死,迟早而已,这一天到来对于老人未必是灾难,总比那些或者就是炫耀而折腾他人痛苦的人来的好。
外甥的岁月走的过于急切。
而立之年的博士,原本是灿烂春花的绽开,正在开展新生面的时候,却如流星划过,暗色夭折。
在看着他长大的一天一天的时候,生命的意义是自然呈现的,读书的时光教导过他,后来他学习理科,锐利的理科思维也让人刮目相看,尽管在舅舅的眼里依然是孩子,但其实成长的意味已经见得。博士毕业的时候,遭际慢慢掠来,生命的残酷已经露头,那时候悲哀的味道隐约可见。
第一次到北京治病,残酷的事实已经在迁延。似乎是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他却无言的承受。坚韧在弱小的身躯中呈现让我们惊讶。直到切割、残缺等等的时候,他依然没有悲戚的表现,出于我这坚韧人的预料的顽强。随后的岁月满满的信心踏入社会,开始新生的生活领域,我们以为他的病患就从此远离,而美好就将抵消苦痛了。
不幸依然在偷窥,在以为无事的时候,病魔占据了躯体,猛烈的程度出乎意料。
回到老家的时候,看到他的瘦弱讶异,而他的坦然也还是依旧。
人到了被危险侵袭的时候,一切都不可阻挡。但如何应对却是差异极大的。他对于日渐危险的病魔,坚信自己和对于生命极度热望的精神,一度以为可以消泯命运的掠夺。
但危险却快步接近,而一切不可逆转。
再次接到北京治病,已经是病入膏肓的阶段。但欢欣雀跃的希望还是涌现在脸上,但凡外地病人的,都以为到北京市就是救命岛,一切都可以挽回,而苦难必然驱散。
一个月来其实发现,所谓医学科学在正式的病患之前也是极其微弱的。科学不是自然的完全上帝,而自然周而复始的更替才是决定科学有效性的一丝恩惠。
那天和于丹老师见一个佛教大师,他意味深长的说第一要相信科学。我想也是,就是要相信保定的自然规律。
但他接着说,人的精神;力量其实是无限的。我也相信,就是你的精神要素在日常中会有改变的奇效——其实就是对于人生的态度和观念。
外甥的顽强超于我的想象。一声不吭的忍受,而无穷的管子在身上衍生,那个看着你的眼神的期望也总是对于生的无上渴盼。我们的安慰其实显得单调,而每一次他的感受却都是相信。那个眼神可能是病人永远需要的期求的收获-----所以,哪怕是带着欺骗性的安慰是越病入膏肓的人越是期望无限的语言。
都知道他是博士毕业生,不大年纪已经难以挽回,但救治的人们都依然兢兢业业。这是残酷的事情,谁都难免遇到:明知无望却要无限有望的拯救,是父母;明知道需要救助的是无底的钱财却总是不能拒绝的给予,是亲戚;明知救治不能超越医术,但挡不住对于病人家属的请求,是大夫;也许还有有文化的病人----我的外甥博士学的是化学,更明知这个病的危险性,却照样期望奇迹。那一个人间的为难齐聚,是什么?
直到最后,他的极其消瘦的身躯已经是昭告无望,而父母的对于稻草般的援手的期望越来越强烈。而我则明白最后的时刻即将到来。
那天正和大师相谈,姐姐电话来,顿时疾奔车去-----
直到离开带着空空的灵魂而走,病房的4个护士竟然都落泪不已,这个小伙子的离去没有一声哀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