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爱LOVE》还可怎样看?
——爱的精髓与情的市场如何兼得?
曾几何时,电影的存在依存于市场,市场主宰的强势改变了文化产品的对象,考察起来,在物质的市场话语中,外在的实现似乎只是市场状况:票房几何和收益怎样;但其实还有一个舆论市场:受众的议论褒贬和评奖收获这一中间传播接受层面和电影牵扯。但实际上,电影还必然需要一个情感感知的市场:观众感知电影的情感意义和留存心底的深浅“市场”,在后者,因为精神层面的高深时常被漠视,于是人们更多陷入表面的数字而忘却了电影文化的慰藉人心价值,更不用说关注久远还可以相忘的精神内涵。
关于《爱LOVE》就值得加以新的市场概念的深入探讨。
在一般市场意义上,《爱LOVE》获得市场青睐确有基础——台湾内地明星云集、题材涉及青春情感等等,所以,这部由华谊兄弟与红豆制作联合出品,赵薇、舒淇、阮经天、赵又廷、彭于晏、钮承泽、郭采洁、陈意涵两岸八大明星联袂出演的华语爱情大片《Love》,在内地市场仅仅一天半票房4500万,情人节单日收4000万,创造了华语片最高纪录,而在台湾也是如此,两岸共创2012华语片情人节单日票房最高纪录!目前两地都取得过亿的票房纪录证明其号召力。这里的一部分因素显然是明星的感召力,单以赵薇而言,走红于电视剧小燕子形象,进而在许多电影中扮演不同角色,而成长为导演制片的多样能力,又给予其增添艺人的魅力,影片的内地影响力一定在这里占有重要因素。其他台湾演员如舒淇、阮经天等等的气质和人气也各有吸引力自不待言。但其实影片和情人节情感呼应的成分也是市场感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年期望的节日中,去观照几对男女的情感遭际,无形是自我波动心弦和鸣的需要。
但看待《爱LOVE》还不能忽略市场感知的微妙因素——内地台湾合拍因素的影响。随着《海角七号》《艋舺》等台片的走红,台湾电影的复苏创造了不小的轰动,随着两岸电影合作的扩展,从去年11月份的《星空》开始,到《杀手欧阳盆栽》、《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再到《LOVE》,台湾与内地电影产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华谊兄弟的《星空》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两地合拍片,独特的文艺片感觉获得了好口碑,《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市场上的突出表现也进一步证实内地台湾电影新走势的喜人景象。但《LOVE》的出现蹿红了情人节,证明合拍青春情感电影的市场感召力是非常成功的。当2012年中央政府签署对好莱坞大幅度放开进口片限度的时候,合拍的趋势只能更为明显。这里就遇到和好莱坞大片加大进入的西方电影的市场占领,和东方文化的人情世故创作在市场争夺中如何看待的现实。我们理应要更为赞赏蓬勃发展的内地电影和新崛起的台湾电影相互促进的局面,因为在情感市场上,这里更有值得亲近的成分。
事实上,表现精神情感的内涵,是《爱LOVE》需要肯定所在。及早将市场收益和彰显内在的情感精神收益关系处理好,是中国电影不能不注意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强大的外在市场耀武扬威难以避免,但长此以往是要付出代价,大片的追慕市场和屈就市场已经显示出单一化的疲惫之态,注重精神创作的市场收益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在《爱LOVE》中未必表现的十分出色却的确是关切人生情感的意味,即关于爱是什么的感悟的思考性。宽容的情感观、包容的精神世界无疑是具有人文思考的性质。我们看到的钮承泽扮演的中年富商陆平,撇去艺廊、红酒、派对的悠闲,其实脱离不开爱的悲催,当柔伊的青春和他日益衰老感知对撞时,中年人的情感感受必然遭到现实抉择的难题,他的极力争取却失败后的情感放弃,固然有不得不为的意味,却实在是必然的转场,所谓为了他人相配的美丽而放弃的包容,应该是时光和内心都需要的选择。这里的爱的无奈后的感悟正好似人不能抗拒命运却可以认真看待命运,需要更为宽宏大量的对待身外和内心世界。
还有阿凯和郭采洁以及她的好友陈意涵的微妙关系,显示的是痛苦后的和解和慢慢的体谅,旧日的友情经历挫折,伤害的情感需要修补,女性的态度意外却也有值得欣慰的一面,这已是一种观照镜像而需要让人琢磨思考的情境了。赵又廷扮演的花花公子马克和单身母亲赵薇扮演的小叶,其实是缺失的对象,但真正缺失的未尝不是马克自己的情感,他在意外的豆豆的言语中从无奈到真的看到生活情感所在,对于爱的宽容性的理解又是另外一种状态。舒淇扮演的金丝雀柔伊被包养的银幕体现未必不是生活现实的映射,但给予她的情感抉择的表现却不多见到,而阮经天扮演的口吃小宽,却让她发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精神感觉,青葱和青葱的期望相融、贴心和期望的平等相吸,一种特异的情感表现,奇妙来自非常人却的确是情感精神的常态呈现。
所以,看透影片对于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展现,对于理解电影还是需要值守内涵来取得当下市场和长远收益,对于中国电影不是坏事。至于本片的艺术表现如何,已经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了。
这就是《爱LOVE》值得看待的所在。其实青年人从这一角度去体味人生可能遇到的情感周折状态也是有些意思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