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周星
周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1,132
  • 关注人气:49,9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西部电影的认识

(2011-11-05 22:49:58)
标签:

电影

西部电影

校园

分类: 电影研究

关于西部电影的认识

当《白鹿原》即将出台,新西部电影的话题又将提到目前——一些思考

 

     和经济文化的差异一样,中国电影的地域差异主要体现在东西部市场化程度的差别,无论是产业机制、投融资渠道,还是院线的规模等等,西部电影都难以和东部相提并论。尽管在一些专家论述中提及:“我们看到西部电影寻求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过”,但在产业的视野中,西部电影近十年几乎没有可以论及的凸显要素。但放在艺术风格的把握上,“西部电影”不仅是历史上的出色艺术风格创作的一种代名词,也是当下和东部相对应的民族电影创作集中所在。在东部创作越来越追求大片的现实走向中,西部电影似乎沉静,其实也在保持着多样的本土风格的创作,只是无论少数民族电影还是边域风情的表现,都不免显得有些落寞。然而就发展论,但在中国电影的创作格局中,给予西部电影新的认知却是现实发展需要,正确分析新西部电影的倡导价值对于中国电影的全面提升自有其重要意义。

 

   西部电影的新认识背景。2010年中国电影跃升到票房超百亿位列世界电影前列的新阶段,但人们对于中国电影的文化评价似乎并没有与之相互协调,在积极的层面,我们的高端创作的叫好叫座的作品不断出现,以几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为标志的凸显作品,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10年关涉“西部”的《让子弹飞》,在市场大众的激动人心的呼应中得到第一票房收益的佳绩。而当下的重要作品依然在期待中,今年最为重要的关注影像应当是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和《白鹿原》,这恰好是市场文化鸿篇巨制和艺术文化积累的影像展示。都可能是撼动人心的大作,但正好说明中国电影将要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开端的形象:具有开阔的世界眼光和丰富的文化伸展。而《白鹿原》无论是表现对象还是创作出品恰恰是中国西部电影范畴的典型创作。

    新世纪以来,为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对于市场培植的力度显然加大,中国电影的市场认知格局中,以规模大小、境内外制作、明星高下、市场收益多寡作为认知的意识,越来越遮盖了电影的文化认知。这一认知的独特性是在于产业推动的必要性确立的中国电影的发展态势。但市场格局中的电影显然不是全部价值认知,市场是必要但可能是偏狭的认知,越是产业规模的增长,人们对于电影的满意度反而越来越挑剔,并非电影发展比起以往不如,而是人们无形所站的台阶更高,而期望也更为高远,于是文化认知的急迫性突兀而出。不仅是大众的感知过于敏感,在域外,2011年世界三大经典电影节戛纳、柏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中,代表内地电影的几乎全部出局证明着某种文化认知的失落,国际电影节的判断和国内文化人对于电影不少乱象丛生的挑剔,如黄式宪教授:“中国电影产业化的进程似乎单向、偏执性地专注于GDP的增长,而无暇顾及电影的人文意蕴、核心价值及其美学维度,竟令人惊诧地呈现出某些带负面性的’文化裂变’迹象。”的确折射出问题不能不让人警觉深思。

    于是电影文化认识的问题突兀而出,但显然要有一个基本判断:市场初级阶段的利益获取是合理的必要,不以收益为标准的市场显然不合理,但是,依靠市场来提升电影文化是令人怀疑的,因为这犹如让房地产业的状况一样----房地产商来制定房价,依赖占据GDP一半以上指标的地方政府来限制房地产分配,犹如让财主来分配财产的与虎谋皮一样难以想象(一些城市居然高达70%的GDP构成和房地产收益相关,难以想象其对于依赖市场房价积累财富会自觉压制房价上涨),这就是因为行业需要利益而有可能罔顾其他。但文化的确是电影长足发展和和品类存在的必要条件。人们对于电影的积累性不满也就召唤着对于文化性认同的寻求,相对于都市大片和习惯性的市场创作,如何实现中国电影的丰富性艺术发展必须有更为宽阔的视野。于是,西部电影的再一次提出就要和这一文化认知的高涨相互协调。新西部电影的观念性认知可能高于对于传统的西部电影类型、产生地域的认识。所以,西部电影的重新呼唤不只是80年代西部片的复归,而是“西部电影”的观念形态的心底认同。

   回顾历史,命名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部片”一度兴盛固然源于时代创作的文化气息,更因为以当初西影厂的《人生》等为代表的出色电影标示着一种类型的兴旺。如今人们谈论西部电影时常以约定俗成于特定时间特定文化境况下的命名来认知,其实就是西影的“西部片”,于是可能更多将其作为地域表现第一要素来观照,随后才有其内涵的的阐释。但其实当下认同西部电影还更多包容这一名称之内的东西,即我们更为赞同西部电影当初的精神气养的发现,和当下的文化本质和精神要素需要的认知的高扬。换言之,西部电影应该将其作为精神表现、区域风情、情感独特性和价值构成的综合性概念。西部电影不能没有地域的指向性基础,也不能没有地域文化的情态感知,但更重要的是西部电影是标示着独特文化坚持、浓郁情感表现、深刻现实揭示、社会批判精神的文化对象,它不是仅仅西影创造而是电影文化创造创造的独特影像产品、不仅仅是描绘西部地域而是西部包容创造精神的电影对象、不仅仅是西部风情而是突破都市娱乐艺术风情的艺术创造、不仅仅原生态的展示影像而是朴质人生的影像呈现,等等。

    所以,说穿了,现在说的西部电影是泛西部地域对象、相对边域民风民情的描绘,执着个性化人物形象塑造、人文精神依托的电影创造。简言之是西部泛地域泛文化、浓人文弄精神的电影作品。所以撇开简单的地域西部,西部电影精神还应该是面对娱乐文化高扬而得利却人心缺失背景下的精神文化寻找的电影期望对象,西部电影是应该承载着文化批评精神内涵、人文情怀托付、独特民族风情传扬、人物个性独卓呈现的文化电影。

    西部电影的概念可能因为已经获得市场良好反应和艺术精神呼应的《让子弹飞》而得到新的认可,更以新进的《白鹿原》等创作为充实而开始更大的社会认可。但其实,新的西部片应该有更为内涵深邃、形态多样的表现。这其中,关乎西部片独有的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应该得到更为正面的认知,因为“民族魂魄和时代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影的精神支柱”。而这一判断自然也关乎少数民族电影创作所构成的精神内涵。

 

(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