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迎接媒介文化发展的新变局--《艺术教育》卷首语

(2011-05-05 07:12:52)
标签:

艺术教育

媒介文化

潮流

文化

分类: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杂志卷首语 迎接媒介文化发展的新变局

 

    在当下的跨媒体传播和新媒体风行的背景下,媒介生态发生了极大变化,艺术文化传播的状态、格局、心态和接受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观。媒介生态问题集中显现了以阅读为手段、提升为本质、单向接受为运行方式的古典时期的逐渐衰落,而以图像感知为手段、信息交流为本质、多向互动为运行方式的新媒介时代的到来。

   显然,艺术文化的发展必须正视网络媒介。无疑,我们的时代媒介生态发生了极大的性质变化。而在这变化背后,是文化气质的变化。众语喧哗中的个体忙乱和媒介领袖的缺失景观,使得本能极度膨胀,追风和拉风混杂,形成文化暗流,裹挟着此消彼长的一个个社会热潮。

    潮流流行是内心的呼应在当下借助网络弥漫。这和时尚衣着流行色的古典潮流风行显然有别。流行是一种趣味心态的呼应,网络新媒体时代改变着传统媒体的主流传播形态,也造就了匪夷所思的传播景观。以往,再出乎意料的消息传播,都不可能有超越地域和人众的广众波动,哪怕是小道消息和民间口耳相传的谣言。但手机短信暧昧段子却实现了这一效果,即便如此,网络时代的异形传播更为超乎想象。

    这就是典型的媒介生态变迁背景下的神奇传说。由此需要梳理生态变化的来由和问题,因为网络上的艺术评判和艺术传播的匪夷所思,而正确的艺术观念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艺术文化自然不能回避这些想象,因为我们都生活在网络时代,更因为新的一代无可避免的纠缠在网络新媒体的环境中。由此需要正视下述问题:

   1.媒介生态现状:在内地,随着网络新媒体的普及。媒介概念已经不可阻挡的多元化,网络新媒体的公众参与性和默认价值越来越高,在几乎成为越来越泛众接受并随身相伴的媒介朋友的关系中,纸质媒体、电子媒体的依赖度愈发减低,而对于大众而言,网络的依赖度和信任感越发明显,这未必是网络真的值得信赖,而是网络容易引起关注而产生信赖凸显度,当一个人成天和网络结成联盟,如同家庭成员般接近网络新媒体,网络于是就成为不可离开的一员。媒介生态在其围绕的无所不在和无所不可上具有了以往媒介生态不可比拟的优势。

   2.媒介生态变迁的指向:纸质媒体逐渐减弱影响力,电子媒体居于中坚位置,网络媒介新媒体日渐占据主导传播位置,自由的多向度传播代替了单向度传播,互动和媒体角色的变化(接受者、传播者、创造者三位一体)使媒介成为一个角色而不是简单的工具。媒介变迁的标志不全是媒介本身,而是媒介所依托的人的行为方式和阅读方式:疏离书籍文字而接近图像媒介和电子媒介阅读,视神经的兴趣度转移到“油墨香”之外的“触键感”。

   3.艺术文化的媒介化传播:娱乐化,取舍化,去文化性,模仿性(山寨),等等。根源于英国生物学家研究借鉴而来的所谓“网络迷因”——网络爆红,在传播上颠覆了具备公众价值感的传统,对有些东西形成传播热点。当一种理念或信息迅速在互联网用户间传播时,其原本是小众玩闹的笑话却被广众津津乐道而广布追随,形成为大批互联网用户知晓的、最前沿的、引人关注的信息。在经典时代的传播需要内在意义被形式的广博所取代,超链接的形式通过电邮、博客、社交网站还有即时信息等途径传播,而形成迅即飙涨的潮流话题。艺术文化的也经历了经典艺术传播、娱乐趣闻传播和搞笑调侃传播的不同演变。

    艺术文化大发展的良机显然到来,而所面对的复杂多变的网络新媒体背景必须重视,艺术工作者只有追随时代才能有效实现艺术文化的教育与传播效力。

 

北京师范大学 周星

 

 

迎接媒介文化发展的新变局--《艺术教育》卷首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