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明日报文章摘引:本土电影发展

(2011-03-07 22:15:32)
标签:

中国电影

发展

杂谈

分类: 电影研究

光明日报文章摘引:本土电影发展
《光明日报》2011年2月23日

前行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专家谈“十一五”影视动漫市场发展

 回眸“十一五”,以电影、电视剧、动漫为代表的文化产业不断地走向成熟,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前行的步伐铿锵有力,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的全新增长点,更以巨大的力量影响着中国社会文化的走势。本报邀请业界专家进行集中梳理,试图勾勒出五年来影视动漫的发展轨迹和留下的宝贵启示。

    周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电影——

    本土创作强盛亮相

    要说过去五年中国电影发生的变迁,我想用一个词,那就是“匪夷所思”。

    最为直接的体现是电影票房的大跨越。这要归功于电影市场建设的扎实有力,影院在快速增长,银幕数在迅猛增多,这是电影票房持续跃升的物质基础。另外,产业生存的观念牢牢确立了,相关政策不断释放利好信息,电影合作拍摄走向规模化,民间制作机构给电影创作带来活力,这些都是五年来电影获得持续发展动力的保证。

    从“十一五”开始,电影上扬的趋势日渐明显,国产影片在全年票房中占据一半以上的份额持续出现,积极性因素日渐增多:市场收益好,再投资也有了保障,影片的制作更精良,激发了观众进入影院的热情。政府出台各项有效政策,给电影市场吹来阵阵春风。中国电影迎来发展的机遇期已是共识。

    这五年,电影走过的路跌宕起伏,总体上包括抵抗域外强盛力量、起伏不定探索新路、自足自信强盛亮相三个步骤。整体经济市场机制的逐渐建立和“入世”促发的改革热情持续发酵,将中国电影从衰颓的境地中拉出,本土创作被唤醒了,中国电影曾经失去的“领地”被慢慢地收回了。

    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和商业电影的主旋律化,这是“十一五”电影创作留下的有益经验。如今,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之间的鸿沟小了,电影的创作在内涵和形式上开始追求世界性的标准,即情感的渗透。在这样的背景下,主旋律电影也开始向大众趣味转换。不管是《云水谣》的情感驾驭、《集结号》的悲情动心,还是《十月围城》的张扬正义、《唐山大地震》的精神熏染,主旋律电影也在不断追求和大众的亲近。

    当然,电影要获得持久的生命力,核心还是要维持相当的艺术审美水准。取悦市场的招数有很多,但中国电影的根本还在于对文化内涵的坚守和对多元化创作的宽容。维系市场需要审时度势,但维系艺术文化的长远发展需要追求文化品质。这是中国电影在“十一五”期间全线飘红的内在动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