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三大片各有千秋:子弹狂、非2潮 孤儿悲
标签:
中国电影赵氏孤儿非诚勿扰2让子弹飞比较得失 |
分类: 电影研究 |
12月接踵而至的三部贺岁大片,憋足了拼争之态,陈凯歌在前,姜文在中,即将上来的是冯小刚,轰轰烈烈,好一番混战,构成第一大档期的威武之态。千秋自然都有,但高下大众自会评判,而票房的大成小成也自会显现,我之观票房第一自是《让子弹飞》,随后应当是《非诚勿扰2》,而虽然末座的是《赵氏孤儿》,但相比依然是令人拥戴的创作。
浪漫狂野的《让子弹飞》、幽默加抒情的《非诚勿扰2》、悲剧理性的《赵氏孤儿》构成12月贺岁重头国产创作,如果到月末三片总共能达到10亿至13亿,2010年度百亿票房就有希望!

姜文的大气,从一开始就铸定了,西部麻匪劫道,强盗、骗子和豪绅的三角决斗,豪爽始终如一,男性气概之意气奋发多年少见,只能拿当年的《红高粱》相比衬,动静结合的争斗,霸气和幽默结合,凶猛的争斗与豪杰的精神混杂,构成一个大气威武的故事精神。语言也好掏肠也罢,刺激人心固然粗野却和整体气息谐和,都是一个浑然一体的创作精神体现。叙事的顺畅自如张弛把控到位超越冯、陈二位自是明显。艺术需要出格而自然,一气贯下不露雕琢,姜文的确显示了少有的导演艺术整体感。情节冲突的充分,一环紧扣一环的冲突,人话而幽默。充满着令人畅快淋漓的舒张感,是姜文精神让人佩服所在。
冯氏喜剧一定有其名声,既带《非诚勿扰1》的余威,又有贺岁喜剧宗师的名头,蜂拥而至票房疯长不是问题。但论故事的扎实显然在非1之下,论葛优的表演又在《子弹》《赵氏孤儿》之下,相形而言,落差明显,冯小刚的优势还在,在可能的情境下做了镜头故事的补救,但王朔故事的虚幻缺少一些实感---这在冯氏喜剧中虚实相间的处理优势上原本悠长,几十年之后再看编辑部的故事般的感受不是妙招,王编剧老矣,爱情温情总是疙疙瘩瘩难以连缀。因缘关系的情理合理性不能如非1那般自如。

《赵氏孤儿》的悲剧性自有古人留下,陈凯歌的创造也有别出心裁之处,前半的悲剧托孤令人窒息,葛优的悲剧还是令人感怀。陈凯歌的沉重思考已经让我们感受,程婴忍辱哺育15年孩子,却在孩子和屠岸贾干爹的情感亲近中还能不能报仇的牵扯,是我们有所期待的。后半部分的心里牵挂在处理中略显平淡,但张力似乎不够。陈凯歌的悲剧处理不够有力,但整体而论,借助古典剧的优势,影片沉重悲剧的意味还是得到实现,其自身的水准也保持在水平线上。至于大军压境范冰冰怎么就安然安静交代、韩厥如何在范冰冰逃走之时随意出现、小程勃为何就醒悟、程婴每日描画的历史怎么就没有展现等等,都是该片遗憾之处

动感始终的《子弹》射向中国电影丰盛时代是幸运的,自如畅快的叙事和张扬无拘的精神成就了时代的影像,年内5亿票房期望能实现;幽默的喜剧《非2》涉及了无聊娱乐时代的虚空爱情的面影,也许能满足需要假设和期望设计填充心灵人们的意愿,但离婚仪式最大惊喜也是虚化无边,年内能够有4亿票房也就物超所值了;《孤儿》的严肃性总能将陈凯歌确立在不失水准的层面,严肃的探索精神还是值得推崇,中国电影需要把握严肃的思考,《孤儿》也还在延续这一精神,所以2亿多票房应该是期望。

但看到《子弹》,张麻子部下兴高采烈离开他乘着开篇的马车火车奔赴上海,张麻子孤独一人追随而去时,那一种张狂后的落寞,落寞后的思考眷念,把个性十足的精神多样性的姜文显示出来,于是可以肯定,中国电影需要的却少有的就是这样能够舒张能够张扬还能够锲而不舍的表现人性精神的创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