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博会与文化传播

(2010-07-13 21:36:01)
标签:

奥运

上海世博会

传媒

中国文化

文化

分类: 文化问题

          从上海世博会看文化传播问题

      

                      

    老祖宗曾经强调过人生诸事都必遵循功到而自然成的规律,确乎如此。在贫瘠年代我们要拔着头发宣称世界无敌时,仅仅是阿Q式的笑谈,而在2008年一个北京奥运会凝聚着国力修炼的基础和国人精神的汇聚,中国的形象一下子确立在世界大国的强力地位中,其实那时我们自身都有些诧异,何以如此?当回头看时才知道多年发展而水到渠成的可贵。这时,自信心伴随着实力和世界影响而日益增长,世界媒介的更多关注无疑是对于实力散发的推波助澜因素。可见,媒介在传扬精华凸显实力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2010年又一个世界盛会,将让中国的文化和科技实力再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时,人们细点的上海世博会已经汇集了700多家国外媒体、600多家国内媒体,合计有1万3千多名中外注册记者,媒体云集的事态颇有意味。

    聚焦所在自然是有热点观照,世博会承担者已经证明是具有实力承建的国家,但显然,并非仅仅是名分,在中国已经位列世界第三、即将成为世界GDP总量第二大国的总体实力面前,任何传媒机构都不能放弃探究考量的机会。我们依靠自身实力确立了传媒聚焦的优势,但更重要的是国力后面的生机活力和创造性令人刮目相看。世界传媒不会只看到展示的表面,更有透析探究发展可能的锐眼。媒介关注本身已经确立了中国实力,而其实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自信为媒体考察做好准备。

    媒体聚焦自然无法回避传播的多元性。长期以来,西方世界的传播依循其规则,另眼相看、挑剔审看、罔顾他国历史苛刻择取的传播,警示我们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对于带上西方有色眼镜的传播现象也未必会即刻消除。而期望看到不一样的中国感知其实应该是大多数人的题中应有之义,有时也要我们承受难以接受的异域眼光,但承受非一统的观察也是一种成熟的气度。所以,认知密集的媒介介入对于国家形象的传播具有积极一面也难免有不可预知的另一可能,都是大国应该做好的准备,自身的承受力是先期准备的条件,自信和实力是应对的必要条件,冷静应对一些未必是我们期望传播结果更是大国形象的相伴需要。由此,对于面向传媒的传播关注难保不出现所谓“双刃剑”应该成为心理预期的自在准备。我们已经到了足以面向世界所需要的宽阔心胸的时代,在同一个世界未必同一个认识的背景中,追求同一个梦想的理想期望,是大国心理培植的必然。要相信不仅是域外媒体所代表的世人,需要借助传播得到中国现实为何物的关心认知,而国内媒体需要感同身受的体验认识自是常理。这里的最大机遇是得以展示中国置身世界中的最新形象。从上海世博开幕式的宏大、绚烂、辉煌的时候开始,一个高科技支撑、丰厚文化积淀、创造力丰盈的现代中国已经令人惊讶的展现在面前。媒体的惊呼印证了实力坚实的重要性,这时,云集的媒介就是万千的传输口,在向外界展示内涵蕴藉的中国大国形象,何乐不为?同理,我们明了挑战和和机遇同在!传媒世界决定传播需要广泛参与,单一时代的狭隘传播已经和中国的世界地位不符,世界需要来自中国的传播信息,中国更需要对于世界的传播责任;传媒关注是世界的热情也是中国的影响力所致。在世界传媒云集时,正是世界打开认知大门和中国敞开心胸迎候八面来风的时候。事实上,这也正是中国传播的良机。我们有实力无惧多样角度的观察包括挑剔,而信心正来自于展示实力的自信。其实在中国,更需要参照不同视域的考量而推动发展,借助传媒扩大对于实力的传播,也扩大自身承受传播的结果,以及借助传媒看到完善自身的可能,都决定了需要敞开心胸接受传媒聚焦的现实。

    无疑,上海世博会也是文化交流碰撞的场域、经济科技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直观展示平台。因为上海世博给与我们站在世界聚焦中国的良机点上,而文化面貌将立体型展开。传媒文化的本质是传播文明,直观感受举办国文化无论对传媒人还是观众都是第一愿望。当上海世博会创纪录实现189个国家和57个国际组织参与,文化交流首当其冲。毫无疑问,举办国的文化感染力处在凸显位置。如果说申办世博会之际,正是中国文化传播认识日渐明显之时,那么当下红红火火的上海世博会,则铺开了“文化中国”全景式的展示图景,这时,文化中国的认识已经不是理念倡导而是实证践行。不用怀疑举办上海世博对于全民的“文化中国”意识认知的普及和深化价值,坚信中国到了传扬独特文化影响世界的时候,就意味着为这场我们主动展示文化魅力和接纳宽阔文化涵养的认知阶段。没有实力的文化经不起域外文化侵袭,强大的传统文化积淀在现代文明的进化中,更需要吸纳域外来风,既抗衡异质又不断进取。当上海世博会成为文化汇聚、文化传播、文化交流的平台时,我们的“文化中国”认识将更为坚定,而当他者文化的比照更为通畅时,我们的“文化中国”内涵也将更为丰富。事实上,中国文化从来就没有拘泥传统而不思进取,在碰撞和吸纳中调整,在遭遇挫折和失利时反思,在大胆引进中丰满自身,始终是文化中国含义的一个必要推动力。

    在当下文化背景中,传播文化的途径肯定更多需要依赖传媒,在传媒关注的背后,是时代文化的热切关注点和大众期望得知的文化需求。传媒自然可以主宰大众的文化走向,因此更好的为传媒展示文化中国形象内涵,是培植文化中国概念的必需之举。借助上海世博会的传媒云集,形象展示和主动招引,都是文化中国概念的一次难得契机,但其实,大方之态的文化中国面貌,需要一个接一个诸如世贸会、奥运会等等机遇,更需要日常精雕细刻的文化行为的演绎。而实际上,功到自然成的含义又再一次告诉我们:文化就在文化建设本身,展示文化的热情和信心也就是文化!毋宁说,上海世博会为强化文化中国意识、凝聚中国文化形象铺就了可观的一次宏大展台,而在时间的延宕中,文化中国的发扬将日渐走入人心、传播到世界。弘扬和发扬、凝聚而调整,都将使文化中国的文化意义得到升华。而其中的信息正是:文化中国需要世界视点,世界文化需要中国比照。
    必须强调,文化很难比较高下,但传播却能够抑扬文化,文化传播的力量可以超越本身,而文化传播的价值未必低于文化本身。所以,新世纪以来中央政府对于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播同等重视,大大推进了中国文化价值的世界影响。而实际上,文化传播的影响所及,也对于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借助大型文化活动传播中国文化的热情已经形成时潮,北京奥运会大大拓展了了中国文化的形象和影响力,但上海世博会无论在举办的时长上还是各国文化的传扬上,都必然更为扩展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由于有奥运提升国运的基础在前,已经使得中国文化的魅力得到传媒的充分肯定;由此而展开的上海世博会,在专事于文化传扬上更有优势,传媒透过世博会可以看到是日常中国人的文化趣味、爱好和文明程度,世博也会对于国人的文化意识提升起烘托的作用。正如同开幕式令人惊叹中国文化和科技的魅力一样,我们有理由期望通过渐次展开的上海世博会,为中国形象的更为美好增添丰厚的色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