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华风传媒集团论坛

标签:
中国气象局华风传媒集团气象电视研讨论坛mfa娱乐 |
分类: 电视研究 |
2010年7月9日夜,难得的大雨滂沱,窗外稀里哗啦,潮湿依旧在,清凉未显露。
下午到中央气象台,受邀华风集团研讨会:“气象传媒的机遇与挑战”--
论坛参与者是各地气象台领导和气象传媒中心的人员,采用台上五位嘉宾加专家主持人对谈方式,主持人袁岳为零点公司董事长,五嘉宾包括:王 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委、中国之声副总监,何晓彤:新华社音视频部发稿中心主任,桑立华:联通宽带在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 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1位台湾气象传媒人员等。
到会场外惊讶小时候就会背诵的“春雨惊春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满脑子都是气象童谣了,回到了童年时光,这就是十分亲切的墙上镌刻,发现孩童时期的教育特别重要
作为气象频道,高校中很少人作为研究对象,我预想的主要认知是——
从研究媒体的角度看,必须认知到:气象媒体不能期待和电视娱乐一般轰轰烈烈而大起大落,它不是大众传媒的显学对象,也只有在需要时才显得极其重要。但显然除了专业和学理需要精确的数据时,他的日常性反而不显得须臾不可缺,如同水的意义一样,最重要的往往在日常不显重要意义---水成为日常而缺少珍稀性;但不重要的谬误要在重要时才显示清晰—比如娱乐人生歌舞升平在灾难中忽然变得毫无价值;重要性就在于重要时刻的存在价值—比如生命要丢失时,比如恋人要离别时等等。
但气象媒体作为普泛性生活需要,又同时是专业性对象需求,不可能哗众取宠,但的确需要凸显自身的重要性,安于服务(气象、防灾减灾),超于服务(主动介绍拓展节令、气候、人生与环境气象等)
发展谋略上除了做好扩大的气象服务外,在无论何种服务性上,科学性概念的宽泛理解尤其重要,包括:A快—科学的精细就在于对于环境报道和气象消息要快捷传播、快速抵达发生区,快有权威机构专家指教.这也是科学的一种含义。
B妙--电视表现科学应该有自身的规律,把科学变成科学性的表达就是巧妙的艺术,比如中国气象频道的春夏秋冬的包装,形象新鲜而可能,就是科学的表达一种亲近妙处。
C独—和娱乐节目争高下不是气象的目的,独有内容而独特表现才是需要的,前说希特勒进攻波兰的故事性和气象计划导致大获成功就是既强调故事性又突出科学环境的意义。
D悦---将栏目的悦众色彩强化,有可能吸引一些观众,拿广告来说,其内涵是产品传播,但其动人视听自身也形成一些爱好者。
对气象传媒服务的理想面貌认识是:服务到心,告知要准,提示要深,传播要巧
发言中我也强调气象频道应该有所发展:主持人选择要有特色而不是四平八稳;表现形态未必如娱乐栏目但适当注意个性的凸显也有助于传播。
第一次到华风大楼,在工作的有几位我们的MFA学生,这就是其中两位
对话研讨成功,结束后在大厅,当时正在接当代电影编辑的电话,为《唐山大地震》期望我出面约请采访唐山的领导,瞬间就是这般真实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