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亲旅途随笔:体味车行快乐

(2010-02-05 21:44:28)
标签:

火车

旅行

快乐

读书

孩子

风景

旅游

分类: 生活随感

    2010年2月4日下午3:08,北京—福州Z59次直快启航,这是到福州最快的列车,第二天上午11点到榕城。

    每每差旅都是心动的过程,我所谓的旅行一定是快乐时光、是悠闲静养的日子、是调试身心的良机、是观察自己和外界的机遇、是读书思考的美好段落。

    你会这般认知吗?

    总不断遇到他人奇怪问:你老出差怎么还能写东西?也许问者的心理普遍是:旅行就是一个受罪的过程,劳神伤怀岂能有跟踪的收益?或者是旅行就是无所事事,四处游荡不务正业嘛,何能既享受有收获?

    旅行的心态和处置事务的感觉决定了是把过程当成额外的负担还是慢慢享受的过程?

在我,怎么就从来不把来来往往当成负担?也从来没有把旅行看成耽误学业研究的分外之事?大约是在他人看来的研究就是呆坐冥思苦想,而非观察世事人心体味情感微妙?

    其实,只要心态好,万事都是风景!

    乘车少了,却还能新鲜体味一二规律:

    1、车上社会。

    初识都要寒暄,车上小社会的关系一般都要从这里开始。上车肯定有车友,要不自顾自,要不结交新朋。无论如何,在一个封闭的车厢中,一个个陆续而来的乘客,都本能探寻揣测对方的身份,活络的自然热闹起来,冷淡的也自有经营小天地。我的卧铺,居然凑合了这样的组合:一对年轻夫妻、一对同单位中年女友,一个显然是福建女孩,一个带着(_)-(_)的我。我和对那夫妻感兴趣,因为东北男生高大威猛,却娶了个貌不惊人小小的女孩,福建妻子娇憨而东北丈夫大大咧咧,典型的优势结合,一路上他们还节制有度。而天哪,那对女同事没有止歇的谈论着家长里短没完没了,两个女人就一台戏。而那个单独的女性独坐车厢外,直到第二天又忽然和夫妻对答起来,好不奇怪。

    2、车行风景。

    乘车的风景还在窗外,一般乘客多不顾及身外,显然视界狭隘。我也奇怪为什么人只对身边感兴趣?哪怕潘多拉星球太远,但都不知道我们依赖周遭的环境显然是有缺陷。这样一想,也就明白为什么乘客随口吐瓜子、丢纸屑那么自然,而即便更为高端一些的飞机上也都是脚下报纸等狼藉一片的缘由了。只对自己关心不是人类应当的举止。

    车行途中其实风风雨雨的变化无穷。在中国的北京出发经过如同跑过若干个欧洲国家,那是怎样合算的的事?还用出国走马观花吗?这一次,从北方出发,到处是冰封的原野景象,苍茫世界干枯一片。但细细看来也有生机所在,比如光秃秃的树枝,在掠过的列车上看来,连成了雾蒙蒙的昏黄,也是值得欣赏的魅力。而经过水洼河流,闪亮的冰面倒比河水来的异常耀眼。北方以它的广博而容纳万物,而到了南方呢,青绿立刻显现,一片片的生趣弥漫开来,黑白相间的屋舍衬    以潺潺的流水,南方以它的秀美而滋润万物。

    看风景如同看人生!

    3、车厢快乐。

    在长途火车上,最热闹的无非是几种群落:呼朋唤友打牌的结伴而行者;老乡乡音的此起彼伏;彼此唠叨不休的对话者;素不相识成为伴侣的孩子们。而我感兴趣的还是孩子。这一次车里的孩子格外多,看来才知道一是探亲的生意者多为几个子女,二是结伴返乡的人们的孩子聚集在一起,于是跑来跑去的稚童就成了车厢中的风景。每一次车中我都容易成为孩子王,因为爱孩子所以容易逗孩子,而天性知晓孩子本性,所以总能够把孩子调教起来。孩子在车中成人和孩子的“部落”中,总是最为耀眼,他们天性无邪无忧无虑,一个孩子跑来便有一个接一个接续,而转眼间难免打斗起来有哭天喊地的,惹得大人着急拉架。那个热闹的世界因为孩子而不显得寂寞枯燥了

    4、车上心绪。

    现代乘车其实安静不下来,而声音是特别的乘客。其中手机的铃声似乎是每一个人无论孤独还是热闹的人都期待的。没有电话会寻求电话,等待电话成了通病,因为需要的心理作祟。其实连我这样喜欢静静观察的人,也难免有所期待。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境地中,电话铃声也是一种安慰慰藉。有时期望是一种本能,显得存在和有心灵依旧在的意义。

    听着一个接一个铃声的响起,看着接电话人的不同姿态,想:其实在此刻车厢中人们的心态的确和车厢外大不一样,对面的人哪里会有旅途中的人把接到电话当成心灵快慰的火花呢?

而我也的确体会到那种快慰:接到一个报纸的约稿,我立刻答应了;接到刊物确认收学生发稿的短信,为之高兴。而两个远方朋友问候和反问候的一来一往,快慰倍增。

人还是需要他方的气息来确认自我心绪的起伏!

    5、车上读书。

    行车读书是超常的感觉。发现对面那对夫妻不断翻出吃食来相互促进食欲时,就想到其实要在平常我也不会这样对吃有如此多的兴趣。上车前顺手找了多种巧克力以为也就做个样子,但在车上,才格外感到再多的食物都不嫌多。而在车上读书也是如此,平日呆着看书的时间的单纯性绝对不如车厢,安静的躺着、坐着,书就能够一页一页的读下去。

    居然看了两个半本书:《世界尽头的奇迹》看了一半,在车上一气看完,那个南极冰盖的经历能感同身受。而接着看龙应台的书发现貌似一般的开始,却波澜起伏的延续下去,我看到了刚香港访问时香港大学原副校长程介民的父亲的经历,看到香港中文大学前身的新知书院创办者钱穆的经历,看到马英九的父亲由来等等。放下书卷,想,书中怎么不是自有天下事呢?

    车厢是封闭的,而书籍是开放的,其实心态决定生态:自由心灵的辽阔深远才是旅行的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