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金鸡奖的社会文化启示

标签:
金鸡奖双黄蛋冯小刚周迅蒋雯丽集结号文化 |
分类: 电影研究 |
2009年10月17日看到新的一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奖项出炉,基本符合预测,没有太多意外。但有些认识应该到了重新思考的地步了,似乎可以说说一二:
1、巨大的时代变化标示:由冯小刚导演并身兼制片人的《集结号》获得最佳导演,最佳故事片,最佳摄影和最佳电影音乐四项大奖,显示了电影世界格局的变化,以往不能被所谓学术奖的金鸡所接受,现在则说明了----
A、冯小刚的导演地位独具,实际是创作者所处的文化局面变化的体现,从不入流到受到尊崇,是历史已经走到了不一样阶段的显现;
B、观众认知的变化改观是更为根本的变化,时代观念造就了无论是冯小刚创作还是主流形态观念的演进,使得情势转变到此;
C、金鸡的性质到底如何已经不重要,中国电影的文化判断和个性意识却是大不一样则需要清醒,我们不能浑然不知;
D、冯导应该得奖,但细想凭借此片包揽金鸡奖,百花奖和华表奖三个电影奖项的最佳导演,却说明中国电影奖项的大一统危险和多样不足的问题。
2、双黄蛋的启示:本届电影节不但诞生了周迅、蒋雯丽两位影后,最佳故事片也由《集结号》和《梅兰芳》同时获得,人们依然议论纷纷。多问:为什么要双黄?我说:为什么不能双黄?。
A、双黄可能说明影片都好难以区分;
B、说明评委难以取舍;
---但我以为问题在于:
C、中国人的文化质地是非排他性的而更喜欢鼓励,给更多人的期望其实不是什么坏事,因为评奖不是拔尖而是兼顾,这一文化理念造就了多年的双簧;拔尖的评定其实也未必公正,而鼓励性的评定本来就期望不必公正,因为更多好创作出现远比论出高低重要;
D、但问题在金鸡需要论出艺术学术的高低,那又违反鼓励的期望;
E、两年才评价一次,情有可原。
3、金鸡百花如何是好?
A、建议金鸡百花明确分工,标准差异而不应该管控一致
B、渐隐金鸡百花奖每年各举行一次,分上半年和下半年,各得其所互补而互不干涉,
C、在前面的前提下,严格确定不能双黄蛋,因为每年举行了等于两年的好片都有双黄了,加上金鸡百花分野,就有四黄了。
金鸡奖全部奖项得奖名单----
评委会大奖:程小玲 《清水的故事》
评委会特别奖: 《八月一日》
最佳故事片奖:《集结号》 《梅兰芳》
最佳导演奖: 冯小刚 《集结号》
最佳导演处女作: 李大为 《走着瞧》
终身成就奖: 秦怡 于蓝
最佳男演员: 吴刚 《铁人》
最佳女演员: 周迅 《李米的猜想》 蒋雯丽 《立春》
最佳男配角: 王学圻 《梅兰芳》
最佳女配角: 岳红 《走着瞧》
最佳编剧奖: 江海洋 谷白 宗福先 《高考1977》
最佳摄影: 吕乐 《集结号》
最佳录音: 王乐文 李安磊 安韶峰《八月一日》
最佳美术: 芦月林 余麦多 《铁人》
最佳音乐: 王黎光 《集结号》
最佳纪录片: 《决战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