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版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之---疏朗篇

标签:
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孩子国庆娱乐 |
分类: 文化问题 |
电视版与剧场版显然差异很大,电视版难看,传播角度有问题,剧场现场显然不一样,宏阔得到体现。所以依据电视的难以想象剧场,看了剧场的奇怪电视如何改变实际。
2009年10月5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结束演出。
2009年10月2日晚到人大会堂观赏,其时天安门极难行走,都是奔赴观景的人们,汽车行走极其困难,不断停车,长安街上走了一个小时,等车的时候,看天上的月亮,于是心平气和
第一次在第一排中间观赏,距离切近,得以感受其气魄风貌。
本次人民大会堂观赏,居然还发一个类似代表证件的家伙,人人胸前红彤彤的如同开会,新鲜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在电视台播出时偶然看一眼,感觉都不好,实际上是录制的问题,也许如此宏大的创作不适合电视表现抑或是电视手段缺陷。在现场才发现感觉大相径庭
朗诵串场者:奚美娟和高明不错,与电视时不一样,似乎电视中是田华与谁?差的不是一般
雄浑是《复兴之路》的基调,但期间优美疏朗的部分也蛮有意味:开场的柔美显示歌舞升平的古老中国还没有被列强打破时的景象
舞台上总是上百人的肢体语言一下子让你卷入其间,纺织女工的意气风发
尤其是歌舞《学习雷锋好榜样》中老师教学生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场面十分有时代气息--那一个浪漫的政治年代居然如此刻板激情
歌舞《在希望的田野上》充满了丰满的期望,舞台上丰富色彩热烈动人
最喜欢的依然是孩子们,《遥望我的蓝色星球》爱不释目:
最为有创意的舞蹈:肢体在构建韵律中达到奇妙的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