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周星
周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1,132
  • 关注人气:49,9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电影博物馆:新中国电影与观众的变迁研讨会

(2009-09-14 08:59:13)
标签:

中国电影博物馆

新中国电影

美学形态

文化

分类: 文化问题

中国电影博物馆:新中国电影与观众的变迁研讨会

 

 

中国电影博物馆:新中国电影与观众的变迁研讨会

发言状态

 

中国电影博物馆:新中国电影与观众的变迁研讨会

 

2009年9月13日上午,中国电影博物馆“新中国电影与观众的变迁”研讨会。

这是下半年北京将要展开的许多关于新中国电影研讨中的第一个学术研讨,也是中国电影博物馆第一个大型学术理论研讨会

中国电影博物馆:新中国电影与观众的变迁研讨会

 

主题在此:新中国电影与观众的变迁

中国电影博物馆:新中国电影与观众的变迁研讨会

 

上午下午各设1个主持人,上午是著名的北京大学戴锦华教授,睿智而具有思辨力的学者。我与她打趣,期望并邀约下次再到大学生电影节研讨会来。

中国电影博物馆:新中国电影与观众的变迁研讨会

 

上午我所在的一边位置的专家:右起为戴金锦华教授,中国传媒胡智锋教授,北京大学李道新教授,北京电影学院陈山教授,北京大学陈旭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宜文等

中国电影博物馆:新中国电影与观众的变迁研讨会

 

主办方你邀请我做下午研讨主持,因为要赶回学校学院的开学典礼,只能抱歉。

 

上午中国电影博物馆杨馆长发言后,我做了一个发言,关于新中国电影的美学形态演变分析,其开始部分是:

    “昨天晚上遥看天安门上空预演的烟花,美不胜收,心里想,共和国60年的确到了一个华美呈现的阶段。作为国家文化的体现,电影美学的光彩应该得到更大的重视了,因为60年中有多少美丽?

    在市场化背景下,电影的衡量指标应该是什么?在过去几年,我们只能屈就于产业形态建立、市场收益得益、技术手段运用等等生存要素。外在却是决定性因素确实拯救了世纪初危亡的本土电影。但时至今日,我们总是不满足于现状,对创作有更高的期求。艺术感觉、情致表现、丰富的视觉盛宴怎样高端实现,其实是艺术人或者大众双方共同的期望。一个事实十分有趣,近年产业化中电影的成就和历史上非产业化时代也有的成就,都证明并非只能依存产业来实现电影质量,产业是当下的保障却不是电影艺术全部的基础。显然,另有根本性的影响因素:美学趣味的作用。实际上在近几年连续电影跃进的时候,在新中国电影60年甲子到来的时候,我们到了可以从内在表现的精神实质上来促进本土创作发展的时候了。

    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对于电影精神实质的认定。

    在占据中国电影票房第一的《变形金刚2》和前20的《功夫熊猫》的国人拥戴面前,一个电影魅力是依据技术超群还是想象力发挥、是依托神奇娱乐效力还是本土因素汇集的问题,不断在我们心中盘旋。以《变形金刚2》所代表的外来电影的技术表现固然匪夷所思,但那种超常的想象力却实在是内在的支撑;在高票房的娱乐效应后面,外来《功夫熊猫》借用我们本土多样元素的效应却更为凸显。艺术审美其实就是涵盖这一切的核心。而艺术的创造性因素发挥,精神情感投注的方式左右着电影创作的最后呈现面貌。

    对于电影而言,一切技术造就的影像世界,其魅力凝聚在艺术感染力上。这就包括了创作者对于世界的人文认识观念、对于生活人生的态度、看待周围人众的好恶态度,以及期望怎样一个影像梦幻理想世界的认知。自然,电影作为艺术的审美理想一刻也不能梳理,即便是在技术化掌控支配创作的背景中,创作者的择取不由自主的体现出审美趋向和情感偏移态度。而这就是一种艺术选择。

    所以,电影的美学形态呈现在不同时期都有其可以追寻的轨迹,其间的变化正是人们精神祈求的迁变所致,得失也影响着创作的样态。电影美学形态研究对于电影艺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因为艺术的理论基础多来源于美学理论,而艺术创作的目的其实落脚在审美精神上。在当下,审美研究难以离开影像图像,其中电影的美学走向对于美学研究越来越具有重要作用。在遵循古典美学的时期,电影剧本的独立价值和电影文学的意义无人否认;但当今多为在影像成功后,依据影像而敷衍成文的同名故事小说才传扬一时。所以,从60年中国电影角度来透视美学也是有其自身的价值。

     ------------

 

会议间隙,和受邀参加会议的我的博士生李莉、硕士柳天星转转。留下回忆:

红色的共和国记忆---

中国电影博物馆:新中国电影与观众的变迁研讨会

 

绿色的光影留存影像---

中国电影博物馆:新中国电影与观众的变迁研讨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