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七七之日网络上的关注点:倪萍 体院院长

标签:
倪萍广州体院院长博士抄袭老人新婚杂谈 |
分类: 生活随感 |
清晨浏览网络,诸多消息值得关注,但倪萍当副总编、广州体院院长抄袭、81岁老人和初恋恋人成婚最值得关注。
1、倪萍要当《南方周末》副主编传闻。
事情概况:昨日,一署名为“侧面的侧面”的网友在网上发表博客文章,在文章中该名网友引用陈丹青的话称倪萍已正式出任南方周未的副总编辑。这位署名为“侧面的侧面”的网友在博客中称“在由央视名嘴白岩松和淡出多年的倪萍联袂主持的庆典晚宴上,已非中国籍的陈丹青直言不讳地说,对于中国的媒体,除了南方周末和凤凰卫视外,他几乎不看别的,特别是从不看CCTV,从不看CCTV新闻!白岩松仿佛对此缄而不语,只是在席间的另一饭桌,与此间宣布正式担纲南方周末副总编辑的倪萍窃窃私语。”7月2日下午“倪萍已正式出任南方周未的副总编辑”突然在网上热传,不少网友信以为真。就此事,网易网事询问《南方周未》内部人士,该名人士称这是谣言,这是前段时间南方周末搞的一个晚会活动现场开的一个玩笑。
——的确,倪萍当主编也许事出有因却决定不可行。因为《南方周末》的出色需要的是知识者良心、睿智思考、批判勇气聚合的人。倪萍出色却排不上用场。我们此前已经有了太多的明星被堕落的高校聘请为“教授”自跌家门,还要继续侵染学术之道,岂不是天下无人,荒唐横行了吗?
2、广州体院院长博士论文抄袭。
据《新快报》报道,广州体院院长许永刚所著的博士论文全书共354页40万字中,竟然有202页约19万字为抄袭而来。《新快报》记者近日一直根据帖子内容寻找相关证据,得出了许永刚的这本书“确实涉嫌大量的抄袭或雷同”的结论。“其中有一些是涉嫌对原论文结构大段文字一字不落地抄袭,有一些则是对原论文中除图表外的理论文字进行抄袭,而有一些部分对原论文的抄袭超过了80%。该书与如此多的论文和期刊雷同,但各章节的参考文献中一字未提被抄袭的论文或期刊。”新快报记者王华平向记者介绍,在他看来,这样大段大段高度雷同的现象完全可以之为抄袭,“有些更是直接粘贴、复制到自己的文章中来。”
许永刚的《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创新》2004年6月脱稿,2006年4月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原帖表明:“此公就读于苏州大学,按苏大博士论文关于原创的声明,其博士论文属于原创著作,若引用他人的,应当在各章节参考文献中注明。但是,根据比对,许永刚的论文截至已检索之日止,已发现有二十多处是将别人论文或文章整篇整篇复制过来的。”“一个学生家长”也表明了自己发帖的理由,“一个惯于抄袭的博士,一个被多次曝光抄袭的院长,他的章盖在你孩子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上,你能接受吗
其实早在2006年11月15日,《中国青年报》就率先报道了“广州体院院长身陷‘抄袭门’事件”,称2006年许永刚和他的学生、留校硕士生王恒同一起发表的论文《中国竞技体育利益格局衍变的研究》,与别人2000年9月发表在《体育科学》上的《中国竞技体育的利益分析》大部分雷同。这篇论文很快被网友查出多处抄袭,许永刚当时称“这篇文章我没有参与过写作,挂我的名字,是因为可以不交论文的版面费”。当时广州体育学院表示,“论文确属抄袭”,而处理意见则是:给予王恒同两年不准申报职称,两年不准在《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上发表文章、两年不准申报科研课题,行政给予记过的处分。对许永刚,则只要求他在会议上做出深刻检讨。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的“抄袭门”事件中被曝光的论文也出现在许永刚2006年4月出版的博士论文中,“连里面的图表也全部收录进了《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创新》!”这相当于是把抄袭的文章再次利用,充当了博士论文的一部分。《新快报》记者还在该书后记里发现许永刚写着:“为了完成这篇论文,我熬过了不少个不眠之夜,付出了很多很多”。
——最近已经太多了诸如广东某高校校长博士论文抄袭、辽宁大学副校长和学生抄袭发表在《哲学研究》名刊论文。现在则是多次抄袭的院长居然坦然作出博士论文,还把上次检讨过的抄袭的东西作为博士论文内容再抄袭一遍,是可忍孰不可忍?中国的学术这么了?没有人可以管、敢管和真管吗?
3、81岁老人迎娶初恋恋人。
新快报讯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布里斯托尔市81岁的老翁迈克尔·费特和81岁的老太玛丽·奥顿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就认识了,当时,迈克尔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年轻漂亮的玛丽,当迈克尔鼓足勇气向玛丽求婚时,却遭到玛丽的拒绝。此后,迈克尔和玛丽分别结婚嫁人,各自组建了家庭,每年只通过互寄圣诞贺卡保持联系。然而,迈克尔的心中始终都无法忘怀他的初恋情人玛丽,去年,当两人各自的配偶都先后去世后,成了鳏夫的迈克尔终于和年轻时代的“心上人”——寡居在家的玛丽再次见了面。迈克尔在相隔65年后第二次鼓起勇气向玛丽求婚,这一次,玛丽终于答应了。近日,这对白发情侣幸福地举行了婚礼。 (本文来源:新快报 作者:兰西
——幸好还有这样令人感动的消息,几十年的眷恋是如何美好?
(当初的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