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4日10:50:59.北京。上网发现前一篇博文关于女博士妙语的文字被管理员移走,还有个通知,满人性化的。
空气已经弄得人烦躁,顾不得去计较,也许移走有他的道理吧。
的确空气热燥,自行车刚刚放在阳光下一会儿的功夫,坐垫已经滚烫难受,触之由不得缩回。扑闪几下,期望尽快温热下来。
北京的夏日就这样不期而至,也许是是心里不期望炎热季节,因为到处充满着离别的惆怅。按说和你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其实,就是亲人离别的那种感受。感受很难说清,却无处不在。
从身边过去的校园人,多是匆匆办理离校手续的人,从他们身着“09届毕业生”的T恤背影中,已经察觉了一种辞别校园的情绪。
那天,刚出校园,一个女孩抑制不住的咪笑着进来,手里提留着似乎沉重的纸箱板,马上感觉到她四处寻找而获得的喜悦,知道离别的时光就这样开始了。看着那个女孩兴冲冲的背影,才发现蓝色图案的毕业生T恤已经在悄然中风行起来。每年这个时节,都有些莫名,不仅是因为空气,还因为难以言说的情调。人总要分分和合,但都会在心底里涌出不舍和忧伤。不舍是生活,而生活就是欢聚和辞别的周而复始。琢磨着没来由的情绪,兴许是被感染,也许原本就是感伤气质?想起生命中类似的时节,点点滴滴的,不绝如缕。
那年本科毕业留校,不断送车站,来来去去,感伤的是自己。按说留在大学应该欢欣鼓舞,却并没有多少喜悦,因为送走的都是兄长们,那个时候就发现,职业的获取不是自己的内心第一期求,对人的眷恋和亲情的祈望反而压过了物欲的爱恋。很长一个时间的校园暑期,都容易被学生的辞别所打动,因为自己也感同身受的在辞别在远行。
辞别其实是一种美丽!
我不知道现在的离校和过去有多大区别,看看校园中上门服务的打包托运,知道来去之间已经是今非昔比。只要有愿望和能力,你的离别都可以做得轻松自如,可那时,没有几身汗水,没有奔波是难以把过去的衣物书籍弄走的。
而情感呢?离别的情感依恋还会依旧吗?在校园中还会依依不舍泪涕涟涟吗。应该会。不在校园的最后一刻把自己的感情都表达出来的遗憾也许是终身的。
那年毕业我去送班上同学,在站台上看到一幕难以忘怀:一个年级里公认是“郎才”的和外语学院的“女貌”在站台的两边遥遥相望。他们曾经被所有人羡慕,瘦削的南方才子和高俏的东北女孩,曾经在校园中同进同出,哪个背影都是回头率。然而毕业时不知何由分手了,却在站台上恰好同一时间分乘南下北上的火车。那时我们以及其他去送不同人的人,都注目着这一对遥相对望的情人。好久好久我们还在谈论那一刻卡萨布兰卡的美妙场景。
后来若干年听说他们和好了,我们都松了一口气。再后来在北大遇见他们和乖巧的女儿,那个美丽的后代让我们都羡慕不已。再后来听说因为出国,他们分开了,怅惘的却是我们大家。再后来---不知道如何。一个因为离别而美丽的故事延续了十几年,却没有被淡忘,因为那里都有人间难免要遇到的感情纠葛。
阳光灼人,骑过校园,身边过去几个我的学生,我看到他们,他们没有注意我,这也是常态,在即将离开的人眼里,都是心思和期盼的沉溺。离别的情绪是一点一点滋长的,却难以廓清的具体的对象。树荫下不少人在售卖书籍杂志,似乎这就是轻装上阵的开始,有点可惜,校园的一切其实都值得留取,在你逐渐淡忘是可以温习和回忆,即便丢弃也应该在工作后慢慢消化,因为一种最难寻找的不是负重而是减轻的时候。大学不在书籍和校园,就在心里的依恋中。
骑出绿荫,热的气浪轰然而来,我的心其实反而温凉。心绪需要起伏和经受,慢慢平复的心思混合在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流中,逐渐释然。
谁都要经历这样的不舍却未必会把这不舍变成思念,谁都会感受众人的分分合合,却谁知道历经岁月后还能记取当初校园纯真的多少印痕?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