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子监街探访

标签:
国子监街文化名街孔庙旅游 |
分类: 生活随感 |
那天早晨,专程到国子监看看刚刚获得首批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国子监街有何气息。
公布的10条名街是:
福州三坊七巷 青岛八大关 青州昭德古街 拉萨八廓街 海口骑楼老街
国子监街位于东城区西北部。东起雍和宫大街,西至安定门内大街。元时已然形成。明时称“国子监孔庙”。清时称成贤街。民国以后称国子监。1965年称国子监街。国子监街立有四座牌楼,街口的东西两座,额枋曰“成贤街”,“文革”之中一度改名红日北路九条,后恢复原称。国子监街多平房民居,保存着旧京街巷风貌。1984年定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街。其周围的胡同,不少与国子监相关,诸如国学胡同,箭厂胡同等。
走在清晨的大街上,空空荡荡,但奇怪没有明显的感觉,想想还是没有大规模修建却保持了不动声色的感觉
孔庙,元大德六年(1302)开始营建,十年(1306)建成。明永乐九年(1411)在旧址重建。清乾隆二年(1737)易为黄色琉璃瓦。光绪三十二年(1906)升祭孔为大祀。是元、明、清三代皇帝祭祀孔子的地方,内有进士碑林,共有石碑198座,上刻元、明、清三代进士5万余人的姓名,袁崇焕、曾国藩等人的名字均在其上。孔庙内也有不少柏树。有一株位于大成殿西侧,相传明时的奸相严篙代嘉靖皇帝祭孔,行至树下,被树枝掀掉了帽子。于是相传柏树有知,称此树为“除奸柏”。
国子监街是北京仅存有牌楼的街道。街上有四座牌楼,东西街口各一座,额题“成贤街”,国子监附近左右各一座,额题“国子监”。国子监街上还有祀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韩文公祠、始建于明代的火神庙、祀灶王爷的灶君庙。
国子监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掌管国学政令的机关。国子监设有礼、乐、律、射、御、书、数等教学科目,当时的人如果能在国子监上学,那就算是光宗耀祖了。国子监的最高长官称祭酒,元代的著名学者许衡便做过这里的祭酒。他手植的柏树存活了好几个世纪。
清晨没有开门,但我更喜欢那些小小的人家:
街中的小小巷口
从东头走过从西口出来,在沿着二环路大街走走,才发现街边绵延的公园也十分安宁,不时有些奇异的东西,比如远远看看象烟斗,近处才知道是“思南”--指南针
原来叫北二环城市公园,附近的居民真是收益了
地铁站的雕塑以前也看过,这一次端详原来童趣中还有好玩的游戏情节:
设计者如此大胆却只有我这有心人才能察知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