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奠的人生意义

标签:
清明汶秀北川地震活着生活人生价值杂谈 |
分类: 文化问题 |
2009年4月4日清明。正在写关于活着、生活、生命关系认识的文字,忽然意识到今天清明需要把关于生死部分的感悟拿出来端详一番。
在生和死交际的时间中,中国人只有清明可以被接受。
这一天,你不由自主要关涉到生与死,亲人的,自己的,朋友的。
生死其实是凡人无一例外都要触摸的两个词,在我们需要明了的只是对于生死有没有清晰的认识---无论粗浅还是深刻,其实都是一个本质。
昨晚12点过,在北京街角,无数的路口有人在默默烧着纸钱,车行过去,哀思的感觉慢慢而生,知道亲人们在阴阳两界彼此相望了。
脑子里都是《幽灵》的画面。对于活着的人而言,冥灵界别没有心灵的阻隔,还是《人鬼情未了》的名字更为感动一些。
今天妈妈要祭奠父亲,知道在远方,妈妈又要泣不成声,那份喁喁而言的对话将传达到另外一个世界中去。而在心底,宁愿相信亲人的的牵挂一样在生死两界之中存在。
上午大街上安静了许多,司机说都去郊区扫墓了。扫墓----一个寄托思念却难以平复的时节。真希望在生死际遇的日子,人们的心都应该静下来,想想既往的时光、故去的亲人的悲欢、也想想自己的前方。
心态平和!
白日里看传媒,都有关于清明的消息。翻开也就感动。
但只有汶川还继续打动死硬许多的心了。
似乎已经被遗忘了却其实还记忆在心底。
看到女儿在父亲门前嚎啕的照片,就是忍不住涌动泪水,那份撕心裂肺的悲楚怎么就穿透而来?生死无关我心却关切我心!撒手人寰的惨烈忽然就化成酸楚,不顾一切的泪滴如注,擦拭去又酸酸荡起----
一段一段祭奠的人们的故事还在打动自己:一个母亲去祭奠死去的丈夫,地震前他患病去世,她绝不改嫁,为小小懂事的孩子守着,孩子也懂事的忍住不要别的孩子有的简单玩具。而5·12那天,她在映秀小学守了6天,孩子遗体还是没有出来。今天祭奠时提到儿子,她还是失声痛哭不已------
一个男子背着双腿截肢的女孩到公墓祭奠亲人,在映秀小学老师张米亚的墓碑前,一位村民说他就像丰碑一样:当老师被遗体被挖出时身下护卫者3个孩子,当时一个孩子还活着,有人说只有把老师手锯下才能尽快救出孩子,但这个学生家长坚决反对,坚持要给老师一个全尸----
这就是我们尽管作为小民承认人都有弱点都可能懦弱,还讲求真实不虚伪,却依然反对为范跑跑鸣不平。因为无论是张老师的瞬间行为和家长的的坚持张扬的人在生死之间追求的是精神价值。
又是一个清明,又是一个检点自己人生的时节------最大的希望是人人都对他人宽容一些,善待万物一点!
(附记:民政部发布清明期间全国1·2亿人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