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纪行:语言的尴尬

标签:
香港九龙浸会大学旅游 |
分类: 生活随感 |
2009年2月8日6点,香港九龙,富豪東方酒店,出租车启程,此刻空寂街道落寞无人。
50余岁司机询问:“先生聽明白啊--你都吹水抿嘴---咁—唔—系—什麼”
我糊里糊涂答道:听不懂!
他遗憾扭头开车。
语言是一个问题!
的士奔赴九龙国际机场,一路上看高高低低的地势,常常在不高的山边高速公路孤寂行驶,他不理我,我不理他。
眼光在路边的高耸瘦削的高楼,明显车行在山上,但鳞次栉比的高楼总有比山高的。四望灯影一片,满城闪烁----
香港啊—香港!
9年前第一次来过香港,在港岛住宿,对面似乎就是维多利亚港,碧蓝碧蓝的海水,记忆中水色衬托的峭拔高楼群几乎是天堂的味道。后来到美国所见,也就渐渐少了稀罕的惊奇。但依旧难以忘怀。
会议安排的酒店所在位置:
今次到香港,落脚在九龙富豪东方酒店,附近地域的狭小和局促感顿增。
其实酒店住处正对着原来的香港九龙机场,据说是填海造就的机场已经荒废,但从海上延伸的跑道依旧可以看出当初的样子。
如今其左近已经高楼林立,而机场跑道据说还在规划中,寸土寸金的香港有这样一个大地盘简直不可思议。我每天起来对这近在咫尺的大空地端详,觉得好玩
在9年前的香港,没有人和你说普通话,到处都是英语入耳,今次不同,普通话问总能有别扭的普通话回答。但这一次几天,到处依旧是英语和港音(广东话),昨天走街问路,居然都是两厢尴尬:对方说的唯一一句是:听不懂(普通话),听不懂还会普通话?莫名其妙!
司机中途依旧是港话,我还是糊里糊涂。语言实在是一个问题。
昨天晚浸会大学请客,到场嘉宾包括香港导演协会主席吴思远等。期间学生主持一个美国人用英语,另一个是从大陆来的获得TVB香港小姐荣誉的高个女孩,从头到底都是港话。嘉宾发言都是英文加广东话。我谓完蛋了,确定今晚没有一个人会讲普通话了。和身边的台湾教授交流几句闽南话,蛮得意,但他也听不懂台上发言者的鸟语(我从福建到北京读书后,北方同学都感叹福建话难懂谓之鸟语,所以在我也不时自贬鸟语,鸟语者稀罕之语也)。终于还是吴思远港话之后专门再说一遍普通话,钟大丰教授打趣我:这不是有讲普通话的吗?
默然无语!
承认香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英语的流利和港话的自得相互映衬。你总的占一条才能生存。
昨天和HKBU(浸会大学)研讨会,教师不用说,英语流利常态,学生也还是如此。他们的MFA70%以上都是内地生源,但由不得的英语夹杂成为习惯,此地的英语教学是第一要务,没有英语无法行事。
见到我们学院到此读MFA毕业和在读的MFA。
最为亲切的还是我们学院影视系3年级的刚作为交换生来来浸会大学的张兆国同学。他的感触颇多。放此存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