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补记:神七事件

标签:
神七宇航员出舱杂谈 |
分类: 生活随感 |
27日下午,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离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迈出中国人的太空第一步,圆满完成中国航天员的第一次空间出舱活动。
27日16时30分左右,在医学确认航天员身体情况良好后,地面指挥人员向“神七”航天员下达了出舱命令。16:39,身着舱外航天服的“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和刘伯明打开飞船轨道舱舱门,开始实施中国航天员的第一次空间出舱活动。随后,翟志刚向地面报告:“神舟七号已出舱,身体感觉良好,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候。” 16:45,翟志刚身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离开飞船轨道舱,迈出了中国人的太空第一步。 翟志刚挥舞中国国旗,然后开始进行太空行走。在轨道舱内,刘伯明身穿“海鹰”舱外航天服,支持配合翟志刚出舱活动。另一名航天员景海鹏则值守返回舱。
翟志刚在舱外共活动了约20分钟,回收了在舱外装载的试验样品装置,其间还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进行了通话。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宣布航天员返回轨道舱:“各号注意,我是北京,神州七号已返回轨道舱。”
16:58,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宣布,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完成舱外活动,从太空回到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这标志着他已圆满完成中国航天员的第一次空间出舱活动。
这是中国人在太空中迈出的第一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已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执行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乘载三名航天员,于当天21时10分由“长征2号F”型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于21时31分顺利进入高度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主要任务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
随着长征二号F型火箭将神舟七号飞船顺利托举上天,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累计109次发射成功。我国独立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有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和长征四号四大系列,共12个型号。火箭近地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分别达到12吨和5.2吨,可用于发射多种轨道的不同卫星,入轨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是我国目前唯一用于发射载人飞船的火箭。 长征二号F型火箭可靠性指标达到0.97,航天员安全性指标达到0.997,是我国航天史上技术最复杂、可靠性和安全性指标最高的运载火箭。火箭能够安全可靠地将飞船送入预定轨道,同时,在飞出大气层之前,若出现重大故障,能按救生要求使航天员安全脱离故障危险区。
到目前为止,长征二号F型火箭已经成功地将4艘神舟号无人飞船和3艘载人飞船送入太空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