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炎黄子孙 和 周姓祖先

(2008-09-20 21:49:54)
标签:

炎黄子孙

黄帝

周姓

后稷

文化

分类: 电视研究

在轩辕殿前我必须承认,自己是炎黄子孙:

炎黄子孙 <wbr>和 <wbr>周姓祖先

 

友人看到博文,问我属于炎帝后裔否,这个问题实在好玩.

我们都属于炎黄子孙,至少我的父亲这一支是炎黄后裔.因为:(以下为抄录一般历史观点)

 

“炎黄”分别指中国原始社会中两位不同部落的首领。

----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领。他们自西方游牧进入中原,与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冲突。最后被迫逃避到涿鹿(今河北省)。得到黄帝族援助,攻杀蚩尤。

----黄帝姓公孙、号轩辕氏。后来炎黄两族在阪泉(据说,阪泉在河北怀来县)发生了三次大冲突。黄帝族打败了炎帝族,由西北进入了中原地区。

----黄帝族与炎帝族,又与居住在东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苗族的一部分逐渐融合,形成了春秋时期的华族,汉以后称为汉族。在当时中原地区的民族和部落中,黄帝族的力量较强,文化也较高,因而黄帝族就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炎黄二帝就成为汉族的始祖。也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因而,人们往往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

炎黄的子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我自然也是炎黄子孙,但难以说清到底是炎黄子孙的那一支.

炎黄子孙 <wbr>和 <wbr>周姓祖先

 

在售卖处有关于姓氏由来的书,"周"就是一本,我翻了一下知道周姓的祖先是"后稷"".

----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传说有邰氏之女姜原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因一度被弃,故又名弃。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故事----姜女原郊祀践巨人足,感而有孕,居期生子,以为不祥,弃子隘巷,马牛避而不踩,欲徙置丛林之中,适逢山森人众,又迁弃沟渠冻冰之上,飞鸟咸集,遮之以翼。姜女原觉有神呵护,遂收养之。因初时欲弃之,故名曰“弃”。弃为小儿时,戏耍就爱植树木,种麻菽,已而树木茂盛、麻菽丰美。及步入成人,遂酷好农耕。他有相地之宜,种植五谷,成果丰硕,农人纷纷效法,影响很大。帝尧知道后,即封他为农师。弃“教民稼穑”,天下尽得其利,弃之于民,功莫大焉,帝舜封弃于邰,赐号曰:“后稷”。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别姓姬氏。”其后子孙繁衍,逐渐强大,是为

 

这样看来,我们周姓有几个特点:勤劳种植,有神灵庇护,建立过强大的姬氏"周国".

炎黄子孙 <wbr>和 <wbr>周姓祖先

这是每年清明和重阳祭祀皇帝的地方,取天圆地方之说,本来要照出站在方地上托举圆天的气势.但看来没有照好,也许就是祖先就是耕地的缘故,不能造次高攀吧.

黄帝陵相传是始祖轩辕皇帝的陵园,它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他的妻子能养蚕,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我国后来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文明古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不开的。

 

中华民族祭祀黄帝陵庙的活动,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开始了。从孔子,孟子的文章中和他们与学生对话语录中,已经得到证实。据《吕氏春秋·安葬篇》、《七国考》、《山海经》这些古史书籍记载:“墓设陵园”在秦代开始形成一种制度。黄帝陵园最早建于秦代。秦统一六国后,又规定天子的坟墓一律称作“陵”,一般庶民坟都称作“墓”。汉代又规定天子陵旁必设‘庙’。刘邦建立大汉后,汉朝初期就在桥山西麓建起“轩辕庙”。唐代宗大历五年至大历七年,对轩辕庙进行了历时二年重修扩建,并栽植柏树一千一百四十株。宋朝开宝二年,因沮河水连年侵蚀,桥山西麓经常发生崖塌水崩,威胁庙院存亡,地方官员上书朝廷,宋太祖赵匡胤降旨,将轩辕庙由桥山西麓迁移桥山东麓黄帝行宫。这就是当今人们前来拜谒的轩辕庙。在之后的元,明,清各朝以及辛亥革命前后直至当今,都对黄帝陵庙进行过多次修缮和扩建,我们现在看到的黄帝陵庙的规模和范围。已远远超过历代。

炎黄子孙 <wbr>和 <wbr>周姓祖先

在祭祀广场,解说谓每年两次已经成为传统,那是一个盛大的典礼,我就独自一人静静享受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