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会开幕式: 如此真挚感人美丽迷人

标签:
杨海涛残疾人奥运会北京李月金元辉残奥会文化 |
分类: 电视研究 |
2008年9月6日23:10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结束
“歌声里,白云在蓝天上飘过。歌声里,鲜花在草丛中开放。”
----我幸福的热泪满框!
你不得不感叹,看一个开幕式不会去挑剔好坏而只是感受美感只有北京残疾人奥运会开幕式!这是一个真正值得尊敬的开幕式!
我们发现,一个仪式其实不需要挑剔安排、创意、意境、文化----却自然充满着艺术、呈现着创意、流露着意境、充满着文化。
---因为创作者心中充满了对于人类精神的眷恋,放开欢快而小心翼翼地珍重!
从一开始的出场的可爱的卡通群像,我们就本能驱散了同情悲悯的可笑,而畅快欢笑。原来,这才是不去修饰的人类期望的精神,快乐的面对现实,让自己和他人世界都从心底快乐起来!创意吗?其实是文化的了悟而自然就有的“创意”了,多少俗人、学者在绞尽脑汁玄想“创意”,那还那里有创意,创意就是激发人本的真实显现,就是真挚显露人心的快乐。那一个个令人消除烦恼的形象怎么不是创意的体现?
杨海涛的“青青的,那一片天域”,是在泪水中聆听,开场的太阳鸟带来天籁之声,她发自心底、发自情感、发自弥漫在天域中的柔美企盼。哪里要刻意文化,文化就在创作者对于文化纯真性的倾倒,一个残疾人对于姑娘那唯美的期望,一个乐音一个乐音的激荡在空旷的场馆,也一个字一个字的钻入人心中。就一个他的吟唱抵挡得住满场的灯红酒绿,高歌猖獗的狂放。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最想看到的是--爸爸,妈妈,和你们……”
----美丽的人类文化在这里飞扬!
小李月的出场证明了艺术借用现实、主旋律打动人心的秘密所在:不是需要刻意安排什么来自灾区的什么,那外在的安排不是内心的驱动,也不能实现自如的表现。小小李月啊,你在轮椅上就是汶川,你的的舞蹈就是情感,你的出现就是国家精神的体现,你的起舞哪里有残疾的短缺?
舞蹈的编排创意十足,发自于爱恋和鼓励的心机,就是完美无缺的创造。
哪里有冗长的感觉?一遍遍的手指代足的柔软,是心在起舞歌唱!
金元辉的钢琴哪里是梦幻曲,明明是现实的情感依恋,创作者敢于让演奏者沉浸在绵长的乐音中沉醉,艺术为什么不能在鸟巢回旋?怎么就没有感染力?母亲的沉静足以让人期待,静静的等待高潮到来,艺术就是不浮躁,等待,等待,满沾着艺术感染,积蓄了情感的期待,我们看到了四季周而复始中不变的是人的情感、母亲的期望注目、永远不会消泯的柔情。一个拥抱中激发出多少人的温暖?
福牛的舞动才是创意和快乐的汇集,那份随机的移动扭动,2000孩子的汗水令人心动!
还有,圣火入场的过程就是揪心的过程,我们为残疾人行走的艰难揪心,为爬升的艰难揪心,但其实没有花招,却实在是感动,最后一瞬间的热焰也是我们情感终于释放的欢乐!
总之,北京残疾人奥运会带来艺术情感依然有魅力的启示,挖掘实在人心的情感才能创造出舒服自如的精神创造世界!
----这是文化的盛会,是嘈杂功利年代人们心中期盼的精神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