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周星
周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2,644
  • 关注人气:49,9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士论文的标准--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答辩有感

(2008-06-12 06:37:23)
标签:

校园

教育

博士

论文

标准

北京电影学院

杂谈

分类: 学生交流

博士论文的标准--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答辩有感

 

2008年6月11日全天,参加北京电影学院6位博士论文答辩,欣欣然,因为这一次北电普遍论文质量高。

尤其是两篇关于《中国电影传入的途径及早期地方电影业的形成》从地方电影业考察入手探究了许多开创性的问题,第一手资料和新鲜的角度都令人惊讶,《历史想象与文化记忆》对1949年以来大陆电影中的民国叙述做了角度独特的研究。我毫不掩饰自己对于高水平博士生和论文的钦佩之情,大加赞叹。时常发现自己爱之深且不加掩饰,缺少高深莫测的涵养。

喟叹我们北京师大的电影学的博士论文没有这样开创性的研究。呜呼!

博士论文就是令我们眼睛一亮感叹不已de理论美文。

 

在答辩中,我提出了自己对理想博士论文的认识,这里也暴露给学生们参考:

 

“诗、识、史、事”

 

1、史者,对于前人研究和资料的尊重,没有文献资料的准备,不知道在前人已有研究基础上的跨越,不能称为好文章。重视文献资料可以开拓出新的境界。博士论文不做文献资料综述不能答辩是一个前提。有“史”则厚重扎实。

 

2、事者,论文内容要充盈丰盛,博士论文相当依靠时间的积累,花不够功夫难以有充盈的内容。虚假的论述和所谓机智的论述远不如长年积累的厚积勃发,时间是一个必要的标尺。导师洋洋得意于学生的聪明最为可笑,因为博士论文需要时间修炼而不是其他,敷衍和仓促可一些旧但马上可以看出。有“事”则论文内容丰厚。

 

3识者,对于研究对象有把握后的理论观念贯穿,有明确的理论见识,看透对象的内在因素,统辖资料的逻辑内涵,论说的理论依据充足等等,总之,有明晰的观点和见识,是“识”的透射力。有“识”,论文才能高屋建瓴,有没有识见是论者有没有研究能力和理论涵养的试金石。

 

诗者,写作的语言和叙述的逻辑、整体结构的感官感觉自然优美。好论文无论是理论深奥还是一气呵成,都取决于论者表达的内容把握和论说的清晰与否,让人读后兴味盎然产生由衷的理性美感,一定是好文章。

 

通观今年审阅的20多篇300多万字博士论文,有几点写作的感触,在北京电影学院答辩中抽空,随手在纸上写下为自己的随机感悟:

 

1、选题的创新性与探索性。

前人未触及、前人触及却有新鲜角度切入的,材料可以探究辨析可能的等,选题之要在于他人对论文能获得新鲜感受价值。对于自己而言有探索意义与写作的探索满足。成功的一半在选题,因为博士论文是你有兴趣又感觉才能去探索的,勉强未必不可,但探索是论文意义所在。

 

2、角度与材料获取是成功地重要因素。 

常态生活人所共知,但从何处说、从哪个方面打望与分析才是研究的意义。角度是意识习惯与方法的结合。你只有别出心裁才能看出世界的多样性与研究的可拓展所在。材料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博士论文要有扎实的依据,实在是有依据的论说。凡事皆可探究,只看你是否或略或关注。把握材料就是专业“研究”还是“业余”体会之间的差别。言必有据、论必己出重,都由持论的对象性。好论文依存与材料,挖掘新意材料把握旧有材料做新角度探究,都是“研究”之要。

 

3、论证方式。语言的理论论证是自然之理,严肃的“公论”和个人私感之间,未必有天壤之别,但理论语言和语言的思辨性是一般的要求。随意的铺展、散感式的议论都可能脱离论文的“逻辑”语言习惯。所以,语言不取决以优美顺畅与否,也不是不可以诗意表现,但关键在于有没有论说的逻辑和理论的色彩。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