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悲痛、感动、思考---关于地震后的将来

(2008-05-18 08:03:48)
标签:

地震

情感感动

冷静思考

文化

分类: 生活随感

悲痛、感动、思考---关于地震后的将来

(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的遗体。双臂张开趴在一张课桌上死死地护着桌下的4个孩子。孩子得生还,而谭老师却永远地去---)

 

谁说72小时就是极限?当救出生存100小时、104小时、127个小时生还者的消息传来,我们激动人的生命力多么顽强:受难者的生命期待超出极限的伟大、抢救者不懈挽救生命的博大。(上午九点又有惊人消息:18日9时15分,救援人员从北川县医院废墟中救出幸存者唐雄,从被困到救出已139个小时。他神志清醒,只有些皮外伤。)

 

一个女孩不放弃生命,因为她惦记着男友,被救出的第一句话是“今晚的月亮真亮啊?”太匪夷所思的人的本能一时感动了在场的疲惫不堪的救援者。

 

一个丈夫坚强活下来被救出,因为从险境中被救出的妻子每天在废墟外唱歌召唤他,央视主持人动容描述令人下泪。

 

我们还将听到稀罕的生命奇迹,我相信,因为那里就是产生奇迹的地方,

    5月13日下午,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了人们眼前: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小心地将女婴抱起,离开母亲的乳头时,她立刻哭闹起来。”看到女婴的反应,在场者无不掩面。

  “我无法想象,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龚晋掩面而泣。一个三十岁的年轻小伙子,在妇产科见惯了初生的妈妈给自己孩子喂奶的场景,而此时此刻,这样一个幸福的场景却让他产生无法抑制的悲恸。

悲痛、感动、思考---关于地震后的将来

(蒋小娟,江油县公安局一名普通的民警,她正在地震灾民庇护所为一名地震灾区孤儿喂奶。)

中国这一次就是产生了奇迹,全国人民的新的感念的奇迹---从来没有看到如此无私同心协力的发自内心的关切:

中央政府为民不惜一切的奇迹---从来没有想到中央政府在一系列迅速举措后还宣布每个遇难者给予5000元的抚恤;

现场中国最棒的各军种军队精英部队、武警特警和多样警种部队聚集在一个叫汶川大山的地方;

包括院士在内的多来源庞大救护人员交织在一起,汇聚成一个中国特色的多样合成构成的数十万救助队伍。

各种传媒机构不间断的多方报道显示出新闻传媒人第一次发自内心的为职业--为事业--为人生做传播的热情,传播的使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悲痛、感动、思考---关于地震后的将来

(被救出的妻子和夫君相聚)

 

其实,更大的感动还将持续,我们的泪水每每横流,我相信许多人都是前所未有的肆意放纵自己的泪水,一辈子的眼泪都滔滔不绝在一次地震造就的感动中,人生难得有无需指导的情感宣泄,如此震荡又如此深情!

悲痛、感动、思考---关于地震后的将来 

(相聚离别)

 

但应该看到后面的将来。

一次对于中国社会巨大的震撼的地震,也许对经济的影响难以估量,对生命补救的长久考验难以说清,但对于全国人心的齐聚意义重大,对于中央政府的信心极大增强不言而喻,对于人性光芒穿越黑暗的力量证明前所未有。我们感动的影响也将持续。

 

悲痛、感动、思考---关于地震后的将来 

(永远不能遗忘的记忆)

 

但还是要静静思考将来:

震后漫长的重建是不是还有救急时刻的耐心?

无私的人性还会在日常稳定生活中存留一二?

对于人的生命珍重还会像不计代价那样看得大于泰山?

失去双亲的孩子将来的心理和安抚如何实现?

已经轰毁的房子按揭真的就是像银行部门已经宣布的那样一样也不可少因为要按照法律协约行事?

伤残者的将来如何对待?

我们能不能就此建立一切在人的生命面前都可以退避三舍的观念?

媒体还会义无反顾的为社会急迫事件大胆传递信息吗?

 

感动之后是要思考。希望更为长久的生活因为一次巨大的惨痛而得到更健全的建设。

胡锦涛主席说:救援难度之大世间罕见,的确,这更意味着长远物资重建难度和心理复原、社会关爱建设难度之大也是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

我们需要理性思考和做好准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