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春天辅仁大学贝勒北京师范大学校园 |
分类: 散文随笔 |
立夏,春逝也。
还在飘絮愈发浓烈的时候,夏天的气息已经偷偷袭来,感觉隐隐约约却一时难以捉摸。
依然舍不得,哪怕是深春,稼轩先生有“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恰是心里的念想。
那日,和从来没有去过我们的“北校”的研究生一起踏入北校---其实在北师大南边,因为当初北师大在宣武区而这里就是北校了,才发觉春天其实隐藏在深深的院落里。
这里原本是隔壁的恭王府的贝勒所属的马厩,在20年代用庚子赔款建立起教会学校:辅仁大学,而辅仁大学是现今北师大合并的前身之一。环绕大门外的角楼,那种气势韵味,哪里比不上到处拆建的假古董?
里边,进入里边才是深藏春色的地方。进去才发现世界蕴藏无数秘密:悠久的历史和无人打扰的幽静
辅仁大学的教学楼别具一格---和现今建设的的差别在于古色古香和韵味。我号召第一次进入的同学在一个没有课的教室坐坐,那种光线遮蔽梧桐树枝叶撒入教室的斑驳,任由你怎样想象的读书趣味都可以,青春在这里消费,犹如漫无边际的畅游一样自由自在。
小花园,其实在外边打死了也难以相信是那样悠闲自得、精致而自然。在园中看近旁的花草、看前方的教学楼,相得益彰又别属天地,古朴端庄的建筑稳稳昭示读书,小巧葱郁花园诱惑艺术的闲趣:
说是小巧,其实对于北京来说,已经是一个院落中相当大的园林处所了,环绕花园的回廊居然把你游遍四方却无需担忧风雨的享受自然实现,这种规模的园林到哪里寻找?凝望依然旧迹斑驳的游廊如何不怀古思幽,恍若隔世?
那天,是傍晚,似乎园中只遇到两个女孩,她们在园中的中心---起伏山石中的小亭子前留影,她们哪里知道除了古旧的历史外,这里曾经是我们每日读书幽想、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借景的地方?
夕阳在院墙的另一边一点一点的消散,你的心就慢慢沉静下来,白日的喧杂和诡诈都悄悄躲藏起来,一个人的灵性慢慢腾升,思绪的旷野居然就这样放马由缰获得,那般舒畅和自由------
在园中有我留下的痕迹。我们在学院成立前叫艺术系,1992年开始的9年间,我们就在这里居留了很长时间,每日从北太平庄匆匆骑来,穿过古老的湖和老旧的街道时,都有置身老舍作品中的感觉,而一旦进入小花园,精神为之清闲起来,当年的贝勒爷似乎也在这里和我们自由游荡。从搬入这里我就开始了艺术之旅,而相伴的就是这个小园林东侧的院落:
在这里我们的艺术学科逐渐发展起来,小小的系院落培育了艺术学科尤其是影视学科,在这里毕业了首届本科生和研究生,也毕业了中国大学中首创的影视制作大专生,其中就有现在导演界出色的宁浩等,和演员中气色很好的潘粤明等。小小的院落有过多少可以述说的历史?
这是花园和教学楼之间的夹道,就是这里,学生们拍摄了第一批影像作品,每一届看到简单的实景被剪辑弄得丰富多彩时都有奇特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和慢慢就成为出人头地的宁浩、潘粤明等造就的不可思议混合在一起,更加奇妙无比了。
从搬入这里开始我就担任副系主任,两年后担任系书记至今,6年后担任系主任兼书记执掌全局4年,伴随着艺术学科成长,我们经历了许多许多,但其实一切都会烟消云散,只有美好的东西在心里留存。进入花园,最为挂念的就是“我的小屋”----花园大门直接看到前方的老旧房子,旧情心念都在这里。我时常在屋中独自瞪着眼睛看春雨潇潇、看飞虫自得、看落雪飘飘、看树叶伶仃飘落----当然,也不时遇到恋爱的同学使劲向幽暗的窗内张望,试图确认没有人的自由放纵---那般美好的岁月,人需要美好的岁月,或者需要美好的记忆。
我的小屋依旧在!
已是春花浪漫的时节,花园中的古旧掩映在绿肥红瘦中,沿着游廊向上,一股股的丁香花气息钻入鼻中,躲都躲不开,依恋的感觉依依袭来,想学生还在这里会如何?其实真的在这里未必会珍惜,在有青春可以浪费的季节未必会爱护青春,人都是如此,需要无限的怀想,也需要不断的追忆-----看看画面,夕阳无限好时才知道无限好不在夕阳,而在人间:
春深夏立浪漫时,你如果有兴致,应该到恭王府西边、13中隔壁、定阜大街1号的北京师范大学北校。
那里依稀旧时光,却是现代稀缺景。
看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