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民俗春节四大观文化 |
分类: 文化问题 |
2008年确定无疑的中国春节年俗四分天下格局基本形成:
1、看春节晚会;2、全民发短信贺岁;3、放鞭炮迎接新年;4、逛庙会花会看街景。
论数量依次排列应该为:
全家看春节晚会是中国大众新世俗仪式;
全民发短信贺岁是新技术时代造就的大众娱乐奇俗;
百姓放鞭炮迎接新年是开放年代复苏的民间心理期望体现;
老少逛庙会花会看街景是年节文化的自然组成部分。
1、全家看春节晚会是中国大众新世俗仪式:无论人们每年如何赞许或批评春晚,它都已经是中国人除夕乃至于春节娱乐生活的标志,若干亿人观赏一个对象无与伦比(足球之类都不可能达到),家庭集体观赏更没有一个对象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2、全民发短信贺岁是新技术时代造就的大众娱乐奇俗:大众文化的实现在技术时代借助小小手机而形成轰轰烈烈的壮举。30晚上已经有50亿条短信,平均每人4条,吓人的数字,世界少有,预计从大年三十到初六的春节假期,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有望超过170亿条,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152亿条。统计还显示2007年,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达到5921亿条,日均发送短信超过16亿条。以每条短信最低0.1元计算,两个移动运营商每天的短信收入超过1.6亿元。2005年春节假期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为110亿条,2006年为126亿条,2007年为152亿条。
按照信息产业部规划,2008年中国将发展固定电话、手机用户6000万户以上,届时,中国手机普及率将达46.4%。2007年,中国手机用户进入新的高增长周期,比上年底增加8622万户,预计2008年将延续这一趋势。
按照信息产业部规划,2008年中国将发展固定电话、手机用户6000万户以上,届时,中国手机普及率将达46.4%。2007年,中国手机用户进入新的高增长周期,比上年底增加8622万户,预计2008年将延续这一趋势。
3、百姓放鞭炮迎接新年是开放年代复苏的民间心理期望体现;爆竹声声一岁除,这是旧俗,在革命的年代一度被安全的现代观念所刨除,又因为开放年代的驱动而恢复。其实每年不住的气势都不是生活安全需要而是心理需要。看看北京除夕自零时至1时,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火情90起,同比减少21%,受伤76人,同比减少42%;死亡1人,与去年同期持平。大兴区一名二十五岁男青年,因燃放礼花弹导致开放性重度颅脑损伤,抢救无效死亡,这是北京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唯一一致死病例。
4、老少逛庙会花会看街景是年节文化的自然组成部分。北方的庙会,南方的花会,春节期间走街串巷看光景的人们是春节又一个自然人文习俗,这一习俗的心理依据是春节自然群居轻松处事的“闲极无聊”结果。不可小视这一巨大社会现象,其中的交友、娱乐和商机都得到体现。
时代新民俗景观也是民族生活的积存,后来人看现代生活将不能忽视,而我们看时代变迁也不能忽略四大风俗的瓜分天下的事实。
前一篇:2008人生新章揭开感言
后一篇:榕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