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校园鲁迅美术学院绘画雕塑校园韦尔伸 |
分类: 艺术教育 |
这是1949年的《清算图》,显示了一断改朝换代的历史的记忆,细致的图景令人怀想;人民要翻身、当家做主,地主老财必须打到,一个现在才能细细辨析的岁月;
鲁迅美术学院的雕塑作品有全国影响,这是北京农业展览馆的组雕之一,鲁迅美术学院的雕塑是强势学科,创作出色,这里之举出一件以为代表:
连环画《我要读书》,也是那一个历史的著名记忆,时代的话题依稀在目,而已经远去的连环画更令人怀想,伴随着我们小时候的美术教育其实很大程度上是透过连环画,没有想到它们已经多少被冷落了,无限怀念之。细细看看创作者的笔触和情感寄托,艺术的味道缭绕在心:
《岭上青松》的意气风发状态,是我小时候感受到父母辈的浪漫时光,单纯的时代和人的单纯理想,已经不可复原了。有时世道的变迁需要淘洗,但精神状态的失去其实可惜。人本的情感和精神追求有时不是依凭物质的强盛与否,而是其它,所以叹息:
《风》的风格扑面而来,那种阔野背景中心的飞扬和暗色中的土地的起步,都给我许多联想。姿态,对,姿态的动感是什么样的梦境?艺术需要给予人透过形态而触及肌肤的感悟,艺术的创造不是简单的写实可以判断的,但贯穿在其中的艺术精神却可以感悟到。在这样的画作面前,总有一种自我飞扬的精神冲动:
这是鲁美院长韦尔升的《温柔之乡》,特有的造型语言和特别的艺术感悟使得他多次获得全国美展。
《短信》的构图、色泽和角度都让我动心,她在干什么/她的脸色和心态?画作让人怀想,可以驻足:
《百合花》也是让我琢磨不已的创作,细细看到的显然是不完美的肢体却有期盼的心绪:
在参观他们美术馆时感觉好玩的少女们,造形的别致和形体比例的民间魅力都看出创作者的得意状态:
这显然是现代时尚的一种创作,雕塑的朴质写实凸显的是生活状态,而造型的意味却是现代风尚:
在这一个柔美通透的作品前凝视良久,感官味道和质感仿佛可以触摸到:
在展览馆中还看到许多的奇特作品,比如这一个雕塑,思量半天,也琢磨半天:
还是回到绘画中来,这《黄昏时寻求平衡的孩子》也是震住我的创作,依然夸张的张扬,孩子的形体状态其实也是我的心里状态,那样一个美好而没有拘束的年岁啊,心向往之:
而《飘》的夸张表现难以阻挡地创造吸引力,直上蓝天的心绪和爱抚的魅力,就是这里给予的感悟,但还有更多的启示:
只有在这里,才透彻明白美术不是靠夸夸其谈而是靠作品说话的道理。艺术不完全是理论空谈,需要扎实的创作,也更需要心智的创造!
走千里路、看千般学问、探寻千种心态、获得千样的感受,足以!
前一篇:鲁迅美术学院印象(上)
后一篇:哭泣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