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城市印象随笔/感悟 |
分类: 文化问题 |
会议在南京江陵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依江而立,幽静自得的地方:
南京是我常来往的地方,兼具北方的风尚,又明明是接近江南的风习,在江南人的眼里她是江北,在北方人的心中她是江南,城市格局是接近北京的方正架势,所以亲切,而实际上,气候和视野又是江南的秀气,所以异样北方而新鲜。那天在火车站上车时随手拍摄的夕阳景象,就是玄武湖给予我的感受:阔达和细腻的南京,忙碌和休闲的南京:
上海的夜晚灯红酒绿,一进去就不可自拔,因为这里的氛围让人陷入张爱玲的世界,婉转柔绵,轻声细语,丝丝节节的地方都是文章,不注意就会陷入乡下人的困窘中。第一天到我就寻找到以前来过的百乐门,往事一下子就涌出,所以要留下它的夜影:
上海已经细腻的可以,却早晨起来发现细雨蒙蒙,于是丈八男儿需要撑着油纸伞踟蹰在江南风习中,我和一同的王教授就是这番样子:
还是与南方的学生在一起,才具有江南的味道,桥上江南和空气中的湿润交相呼应:
江南行最有收获的是心境,快乐而疏散。其中之一,是南京艺术学院黄惇教授送我一幅书法,我要求这位鼎鼎大名的书法博士生导师、国务院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题写“情随境迁”,因为这是我的心态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