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周星
周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4,575
  • 关注人气:49,9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电影创作与培养新人

(2007-08-21 06:54:14)
标签:

影评/乐评

中国电影

市场

青年导演

韩三平

分类: 电影研究
中国电影创作与培养新人
中影集团是中国电影最大国家队,她的走向和策略对于中国电影影响重大,新浪采访中影董事长韩三平,谈及中国电影动态与青年导演培养,摘录备参: 


    1、我是斗胆预测一下,2012年以后,中国电影的票房应该达到100亿以上。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明年会有一批大片或者是制作精良的影片。老说大片,这个概念好像有点乱。集中优秀导演、优秀演员、优秀的摄影、录音、剪接,投资相对比较高,制作一批在电影产业中有巨大影响力的影片。大概五年前我们在酝酿这个事,三年前开始实质性地着手,今年到明年见到效果。比如说年底陈可辛导演的《投名状》,演员是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徐静蕾。这是第一部。


    第二部是周星弛编导演的《长江七号》,是明年1月中下旬在全国发行。

    正在加紧拍摄的有陈凯歌导演的《梅兰芳》,黎明和章子怡主演的。

    还有吴宇森导演的上下集《赤壁》,这个电影我们非常慎重,最后决定跟吴宇森导演商量拍成上下集,观众还是有一定的期盼,会带动电影产业的发展。
    接下来还有跟尔东升导演合作的,成龙主演,还在筹备,对剧本做适当的修改,今年开拍,明年投放到市场。
还有徐克导演的《寻找》,片名有点改动,我不是记得很清楚,徐克导演正在加紧拍摄跟后期制作。这是一部。
  还有一部分是我们正在积极的酝酿姜文拍摄的一部影片,姜文已经有选题,我们正在跟姜文商量,怎么使影片拍摄得更好,在市场上影响力更大。
  陈可辛导演的《投名状》现在我们已经看过了,他的下一部影片叫《等待》,我们也正在对剧本做一定的调整,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上半年开始拍摄。

    中国电影集团集中一批优秀导演、优秀演员和优秀创作人员,集中比较大的资金来拍摄一批在市场上有影响力的影片,其实跟物质产品是一样的,西装有顶级的也有一般大众化的,汽车有顶级的,也有一般大众化的,甚至食品也有个别好的,顶级的,一般大众化的,这两个东西相辅相成,相互推动发展。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应该说是国内的一家大型的制片公司,所以它在这些方面有实力和有能力来制作优秀的影片。

中国电影创作与培养新人


  2、青年导演除了我们已经做的宁浩的还有陆学长、王小帅,在青年导演的扶持和培育上我个人是倾注了一些想法,年轻人有时是给你惊喜,确实我们尝到了甜头,马晓颖,结果拿下东京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所以,投资年轻人是中国电影集团公司非常重要的一个制片方针、原则。中国电影如何培养年轻导演,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我们建立了基金。
    培养年轻导演,我们准备了一个套餐,什么套餐呢?
    先拍一个70、80万的电视电影,求得经验,找到感受,然后再给他拍一个300万左右的高清数字电影,这个设备已经进入院线。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大力发展数字放映,数字放映是代表未来,数字代表未来,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飞速发展。我自己体会非常深,我刚到北京的时候,那时光盘是LD,严格说还是录像带,用两年LD,两三年VCD,再两年DVD,现在DVD还有蓝光DVD,很快要出来,发展非常快。坦率地讲我在这方面都有点不太适应。年轻导演拍一个300万、200万左右的高清数字电影,使他们拍的电影更加好看,观众买票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看这个东西,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这个叫电影,肯定跟电视剧不一样,
  然后再让大家做一个500万、600万的胶片电影,他们都很迷恋胶片。年轻人也有这个传统。我今天早上还跟他们说为什么要拍胶片?就拍数字不行吗?“韩总,还是觉得胶片好”。我说行,行,行,还是胶片像电影是吧,那就拍胶片,其实也多花不了多少钱。如果一个年轻导演能够在中影集团统一的领导下,70、80万开始到600、700万拍一个胶片电影,中间就三部戏。如果能走过这个过程,我觉得他是一个合格、称职的电影导演。因为我们不断在这个过程中判断、做决定。你跳三步,不能说第一步跳得很糟糕,我们就不让你跳第二步了。或者你第一步跳得很好,第二步跳得一塌糊涂,我们就不会让你做第三步了。因为每个人都在一定的困难中成长,没有一帆风顺的,一帆风顺没有压力成长不出来。
  
    如果我们花一千万,从26、27岁开始培养一个导演,三年30岁,也就一千万,成了以后,还能为中国电影干20年到30年。所以,我们做一点,老百姓叫功德,不能看我们走了就走了,后边什么事也不知道,那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企业负责人,可持续发展,这不是我发明的观点,这是中央精神,这个民族要可持续,民族的各个产业领域也要可持续。靠什么?靠经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