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核心概念与云南影视文化产业发展问题
(2007、7昆明会议)

(田壮壮在研讨会上发言,他对云南电影有贡献)
在全国都参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热潮中,云南捷足先登并且有些一只独秀的模样,不能不令人惊叹,近几年云南映像的全国影响,普洱茶的全国风行都在人们耳边宣扬着云南\云南的文化声音.
云南是中央钦定文化产业试点省份、又有省委大力支持、还明确了具体机构确立(一部几处几室负责)、特别是实施措施有力、而云南又建立有广电总局批准的唯一一个资源丰富的影视文化产业基地,发展文化产业顺理成章。
所以,就全国而言,云南的文化产业先发优势已经取得影响力和实践收益效果。在他地域看待云南一般是这样:人们普遍认为云南已经在基础薄弱中依靠创意意识和文化资源优势,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不以经济打拼而以文化先行的战略实施,取得了文化影响,也有可能取得领先于经济的全国地位。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立足文化建设有长远的利益,但也要遇到现实实现的困难。丹增书记前几年已经提出先在文化产业形成上推动再来自然形成产业构架,看来取得不俗的成绩。
但观念开放、资源组合、大思路建设和突破途径还需要思考。在云南影视文化产业建设中,观念形态、发展思路、技术措施都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观念形态,文化产业第一性文化而后才属性是产业的认识,是一个微妙的观念。云南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一直是超前的,几乎是最早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建设构想(浙江最早),远远走在全国之前。就早悟而言云南领先。而就实践收益而言,也从几年来的实际操作中获得很大收益(文化产业达到GDP的总量的5%以上)。据云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数据,2005年云南省文化产业产值达240亿元,已经占到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5.5%。而仅仅三年前的2002年,云南省文化产业产值才刚刚接近20亿元,只占当年云南省生产总值的0.8%。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介绍说,启动文化体制改革的当年,即2003年,全省文化产业产值就从20亿元猛增至106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幅提高到4.01%;2004年,全省文化产业产值增加到134.0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53%;2005年,全省文化产业产值一举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4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了5%,实现了从量变到突变的发展。
收益甜头从何而来是问题所在。观念、体制、章制、措施是先决条件。
1、先悟的观念使云南走在全国前头(2003年,云南省启动文化体制改革,省委、省政府形成了"以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以文化产业发展去促动文化体制改革,从而实现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明确思路,鲜明地提出了"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推动文化整体繁荣"的文化体制改革总方针。);
2、建章立制(省的文件是标志)使全省认识统一,保证贯彻的力度;
3、体制上的管理机构是推动力度加大的保障;实施措施中最为重要的是向外推介和向内扶助措施,以及在具体实施中的一系列举措。说明云南具有观念意识和操作实践的双重经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把文化作为文化来建设推广,以文化精神来追求产业建设。
我认为:产业追求文化方有创意,创意立足文化造就产业,以及文化注重创意才有产业。因为在当今的时代,作为一个文化产业,没有对于文化的追求难以有思想的创意,也就不会确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点上;而所谓的创意如果不是立足于文化,也难以造就现代价值的产业;文化如果只是守旧不注重创意,产业的规模更难以实现。
4、措施到位。云南近年出现那么多的影视文化产品和获得良好评价说明这一点。(电影的:诺吗的十七岁、花腰新娘、箱子等;电视的诸多获奖作品;文化演出的获奖创作以及“云南映像”的景观演出等)。
二、目前状态的思考。前述的云南是中央钦定、省委支持、机构确立、措施有力、资源丰富的文化产业有力条件基地。站在文化发展的基点上已经为人称道。但站在产业的基点上,又面临着观念思考的新起点。如果说,由于云南是代表着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觉悟得风气之先,那么现在不能不面对全国文化产业建设大局势竞争,以及发达地区在经济优越条件基础上转身投入文化产业的压倒性竞争局面(云南每年GDP4000亿,而西部的四川要马上进入万亿GDP行业)。如何走好下一步保持先发的全国影响和特色还是死拼收益?
所以观念开放、资源组合、大思路建设和突破途径还需要思考。显然,省里清楚自身的不足劣势,即制约的因素显然更为明显的突出出来。通观对文化产业指标实现较好的地域无非是几类:一是文化产业基础自然好的地域大省,经济发达的优势,只要意识跟上就文化彰显,稍微一促进,实力就显现,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就是用物质实力来推动文化而形成产业。二是经济落后但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富裕,在注重文化的外界环境中,文化因素突出在经济因素上,如同非洲部族被外界推崇的保持原有自然文化习俗而声名远扬,但一当祈求经济发展就毁坏文化遗产而迁就物质利益。还有自然是双方相应协调发展,即文化持续性发展特色,推动经济上协和稳步增长。
显然,文化产业的经济实力和精神意识因素有微妙的关系.被产业魅力外驱力所驱动,和被长远发展内驱动所推动是有差异的。显然,云南在经济实力上不占优势,早悟和得道之间还是需要更为深入的思考。
不能不包括对于“产业”、“文化”、“影视”三者关系的把握。
1、单纯来看,产业是物质性的实体,它以经济收益作为对象,以成龙配套的生产成果作为聚焦点,它可以实际衡量,却注重功利性结果。所以大半期望文化产业呼唤都眼睛盯着指标和收益。但产业不是你急切就可以得逞的。欲速往往而不达。尤其是为了产业而毁坏文化的危险一定要防止。
2、物质性的实现需要精神性的构想和内容核心来推动实现。所以,“文化”的器重其实是对产业对象和内容的把握,没有文化的意识,文化产业只能是水中月。文化是精神光照下的创造实现,包括了精神投注的物质实现,其凝聚人的创造性理念的物质构成,显然区别于自然成就的物质构成。所以,文化需要建设,建设不是简单的物化形态,还包含了精神形态的创造构想、情感投注的生产过程、产品凝聚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意义在内。不把文化作为第一对象来生产维护,文化产业就本末倒置了。产业是以文化为对象和生产内容的文化产业,铭刻着自身明确的烙印。文化要靠建设甚至投入来积累。
3、而“影视”的具体化则确定了文化产业独特的生产对象。影视是文化范畴的对象,但影视又是传播形态的群体表演艺术,它的群体创造性区别于个体生产的如绘画、唱歌等行业,产业是它的生存需要,只有产业构造才能形成文化产品的实现。
三、发展建议。大小结合的举措,内外拓展的策略,风物人情并举,
大小结合的举措,是说要有大举措和小推进的观念。大思路,大政策,大宣传,
大思路:依然强调的核心是“文化”创意,而第一位不是经济产业,只有以文化为核心才能可能有产业的实现。人文历史、自然环境造就影视产业的深层资源优势应该成为发展的基石。
大政策:需要延续政策支持和进一步高张文化产业的各项有利政策,文化环境对于可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对外合作的政策思路必须加强。鼓励有新鲜思路的创意比具体事实可能还来的有价值。文化产业重特性而不是重共性。云南文化产业独特性在于正反方面:产业基础和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劣势,需要政策和资金介入;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相对丰富的有利,需要用政策推动;人才基础的优劣互见,创意人才不足,生产人才富足;产业构成要素的创造观念缺环,需要外力介入;
大宣传:几年来不仅在舆论上而且在实际促进云南良好影响起了难以言说的作用。(云南映像的全国影响、普洱茶的全国宣传、十个女导演拍十部云南故事电影等),宣传的价值对于欠发达地区实属必要。
小是指注重小处细部服务支持的多样性。需要开始稳步的经济引导注入文化由此来招引投资,比如给外来人才创作和外来剧组拍片的优惠支持。流动的过程就是产生效益的过程,不求只接到位的收益而求更多关注的长远利益。从创意开始的产业阶段都有可以施展的小地方:编剧的采风流水作业的剧作阶段,为地域创作提供捕捉风俗民情、细节故事传说等等精神线索的阶段,以及由此形成的类似创作基地、研讨基地的构架。
以及内外拓展的策略,要把对外(东南亚)的文化影响和对内(内地)文化独特吸引作为考虑对象,把和西部资源整体联系作为特性发挥的地方。旅游业带动文化产业,会展业、演出业并置的文化产业(“云南映像”),
风物人情并举,自然山川无疑重要,历史文化更是财富,人的因素考虑进去可能有更大的突破。以及文化遗产的挖掘推广。
特别注意要叮嘱云南要要抓住“创意”的含义,否则文化产业的意义将消失。

(对云南文化产业建设推动起重要作用的丹增书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