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行文化谈天说地 |
分类: 文化问题 |
其实这是比较“久”以前的事了,我上泰山已经上了无数次,但每一次都会寻找不同的感觉。这是去那最为得意的照片,有没有美国连续剧高调摄影的一点味道?在登泰山愉悦中凝聚出身心快乐的照片,也就值得了。
在谁都要经过的南天门,我们依然要留下影像,应该没有什么意外处,但帽子军的独特也是可以说说的,我是习惯,她们是怕晒:年年登山如一,岁岁来人不同也。
上泰山都大半为看日出,导游却为我们指“观月亭”,蛮稀罕的地方。以前怎么不知道?可见常看常新是规律。其实看月、看日一样,都是人看身外的观照物而寄托自身的胸臆。
登山途中意外(其实是每一次都感到异样)的香烟缭绕还要万世瞻仰,总不是舒服的感觉,在当事人看来获得慰藉,我们却不是那么好受,人总可能是因为主宰不了自己而期待神灵,但神灵会期待如此吗?其实还是人心期待幻梦者:
这一天正好有两位学生生日,难得。我竟然就倡议生日人在泰山放开歌喉庆祝自己,一辈子也难得一次浪漫,你看看他们大胆放歌的自得形象,这样的生日神灵不说,自己就满足了:
泰山标志性处所,我们宛如“泰山顶上几青松”了,可惜小点,但登山神态是具备了:
这里不能不照,不能免俗:“我来过也”的味道:因为登此而小天下,会当包容天下的心胸否?
其实是因为到山东讲学,带学生趁便交流,也就交流到泰山顶上了,建设自己的学术心胸才是第一重要的:
在泰山上这一张是我少有的自我得意的姿态,人生有多少快意,不在于遭际而在于心胸。鼓励自己也影响他人才是美妙的:
人间哪有天堂,但内心总有天堂。走到这里已经是下山境界了,但自己需要确立心安理得的境界,也不妨作为安慰的内心独白写照:
还忍不住要说这一张相片,颇有剧照味道,生趣盎然的画面,她们的世界就应该这样自然活跃。我谓大家:这是疯狂的主妇翻版,姑娘不干了:是疯狂的青春时光!自得愉悦其实还在于自信,产自于内心而发之于外的气息:
在山顶专门照了此像,因为人们期待锁住情感人生,却又要借助冷冰冰的枷锁,蛮可笑的。但大众的忘情其实还在于期待拴情,人都在自我梦幻中生存,也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