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电影研究 |
放假似乎优哉,但其实依然生活在日常秩序中忙碌,只不过不劳心而已.
大前天和我的两个艺术学博士后吃饭,是艺术学的状态;前天看北京春晚录制,与胡教授等在一起,是电视状况;而昨天一天,都和电影有关.
上午,北京电视台财经节目中心<城市>栏目采访,做春节期间对大片现象的分析;下午,中影网(chinafilm.com)改版发展研讨会;晚,中影集团春节联欢团拜会.
电影依然是自己熟悉亲近的领域.
先说记忆近的晚上活动.会议现场:友谊宾馆友谊宫
接受邀请参加,是因为下午研讨会就在友谊宾馆,就便参加,而且希望看看中国最大的电影创作机构模样,还因为前一次中国影人新春大联欢临时没有参加,但听说抽奖不断掀起高潮,心里不免痒痒.看看场面中的各种奖品,万一有机会再也不能丢弃了.
主持人是中影集团的当家演员,男性是<水浒>中的鲁智深扮演者,女性据说是最近电视剧中红火的演员,但看着熟悉却不知为谁:
参加者包括属于中影庞大机构的导演和各门类人员600多人,我是受邀参加除赵实等领导外的少有集团外人了,因为我熟悉哪些导演演员,他们不熟悉我,因此我自由自在观察.
看着葛存壮\于洋\谢铁郦等都抽到奖品,心中只期待3份大奖--笔记本电脑,可惜,只有幸抽到一个优盘.
期待总不是现实,现实有可能不在主观期待中实现.
回到白天的对中国电影"大片"问题的思考:
在采访中知道春节期间,不少媒体都在盘点过去一年中国电影,其中对大片的批评已经明显,但我始终认为应该在喧嚣的舆论中保持必要的距离.不能朝三暮四人云亦云.
大片是中国电影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如我前面博文所言,它是中国电影产业的初级阶段确立的必要标志,没有大片,我们连谈论批评的对象都没有--在中国电影产业无从谈起的时候就是如此.
如果说,在21世纪左近的低谷时期,中国电影没有能力确立自己和已经开放的世界电影抗衡;目前的大片支撑市场的背景中,中国电影因为大片而实现产业规模的持续递进;那么应该到了倡导"文化大片"来修正商业大片的长远发展利益的阶段了.但这一切,都不能不肯定短短几年为中国电影产业规模做出贡献的大片.三个阶段不可断离.
我们批评是因为产业大片已经走样,技术单边跃进既不到位又忽略了内容产品的质量;我们批评是期待中国大片能多一点像<云水遥>那样即切近中国人生活现实又满足情感期待;我们批评是不满足于大片只有古装武侠,却日益缺少思想内涵的趋向;我们批评还因为眼看着艺术小片既被霸占了挡期又阻绝了观众的现实.
甚至,我们还不满于就几个导演可以实现大片的自由拍摄,而年轻导演还再为资金发愁,开玩笑说:一边是朱门酒肉臭,一边是路有冻死骨.
但其实,激情不能代替现实,理想期望不能遮蔽产业要求.
大导演有能力选择大片,有资金追着投资,不是坏事,只是年轻导演还需要自己努力加扶持而已,但妒忌和诋毁不能显示能力.中国电影还是需要大片支撑,因为老百姓依然被大资金鼓噪宣传诱惑着走,以为他们批评大片,就会自觉的为小片埋单是主观臆想).艺术小片的市场接受既有银幕块数还没有足以影响放映厂家自然选择多样的程度,也有不足以实现大规模征服泛众的能力问题.
还有其他,总之,都有批评的理由,都可以一逞心快,却只能是提供舆论环境,稍稍影响着创作者\投资者慢慢改变而已.
批评大片现状有合理的理由,但有大片还要持续,也应该持续,只是需要朝着文化大片的方向多样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