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年导演研讨会

(2007-01-13 15:16:49)
分类: 电影研究
2007年1月13日全天,在电影学院召开第二届青年导演研讨会,我上午在场,发言可能在下午,就索性不再去,记录一下上午状况,整理拍的照片,作为记忆留存,也借此写下自己原本要发言的基本内容.
 
去电影学院经过北影厂门口,等待当群众演员的人们依旧聚集在这里,电影对于一些漂族而言就是谋生的对象,周而复始,对常人而言,他们只有背影,在正面肯定看到的是焦急期待:
青年导演研讨会
 
这是会场,第一次在主楼中庭开会,觉得新鲜,但愿会议内容也新鲜动人:
青年导演研讨会
 
主持者是导演系主任田壮壮,看看他难得见到的笑脸.他代表的研讨是艺术家式的,和我们的学术研讨显然不同,无论是研讨还是创作,其实没有一定之规,但学术需要规则:
青年导演研讨会
 
青年导演介绍画面:<东京审判>导演高群书,身姿是进取积极的,他的电影市场不错,但问题也的确不少,但不是导演出身却导演已经让人佩服了:
青年导演研讨会
 
<好奇害死猫>导演张一白,看他身姿属于稳重有数但不动声色,他的三部影片创作创造性十足,新片<夜.上海>更有期待性.青年导演研讨会
 
<鸡犬不宁>导演陈大明,看看这个飞扬的自我神情,帅气而创作状态如他现在表情一样,意气风发,有的人一面就了然状态了:
青年导演研讨会
 
<剃头匠>导演哈斯朝鲁,名字就是蒙古族,稳稳的姿态略带谦恭,许多人认为他的影片不错,建议看看:
青年导演研讨会
 
左起:<留守孩子>导演刘君一,<爱情牙齿>导演庄宇新,以及著名影评人程青松,从画面可以看出他们自成一体的悠然自得状态:
青年导演研讨会
 
导演郑洞天开场不错,对于年轻导演的认识恰如其分,依旧是思路敏捷的导演:
青年导演研讨会
 
发言老导演谢飞,他的新媒体生存说也有特点:
青年导演研讨会
 
导演夏刚的认识则一般化,他的创作近年没有什么新东西,期待他正在做的影片有新的东西来证明实力;
青年导演研讨会
 
主办方之一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教授发言清晰干净利落,如同他的整洁外貌,我的博克照片就是他的杰作:
青年导演研讨会
 
主办方之一的传媒大学赵宁宇博士,他发言平稳,年轻气盛:
青年导演研讨会
 
电影学院导演系教师侯克明发言时的生动动作,动作就是个体个性体现:
青年导演研讨会
 
电影学院教师崔卫平是个性十足的批评家,她的主题是批评<东京审判>的史实问题和艺术表现呆板问题,我这角度刚好显出她在突破"瓶"障的追究表现,顽强而自信:
青年导演研讨会
 
北大教授张颐武发言依旧激情投入,话题扩展,虽然相片有点不雅,却是他总是激情无可抑制投入的再现,对不起了张教授,看看自己的煽动性多强:
青年导演研讨会
 
 
研讨会不足在于比较散漫,上午程序化明显,学术含量不足,但愿下午有精彩的探究.
 
我原来准备发言的的题目是:角度与选择---如何评价的市场艺术观.主要观点是:
1\当人们在挑剔对方的同时,需要明了现在电影存在应该是多角度生存和评价的对象,因而看待的角度是分离的,但似乎大众在求同一:既要大片又要求有内容;学术也求同一:既要艺术本色,又要市场地位.哪里可能?因为文化发展遇到分裂裂变的关口,物质文化和创意文化本身是分裂的.大片有其生存之道,青年导演也有其艺术探究之道,于是才有了似乎敌对的争议和现实对峙的面貌.其实,我们都在朝着永不可及的理想目标前进,试图融合同一的场景难以出现.这就是沸沸扬扬的大片谴责和艺术片抱怨的出现背景.
 
2\所以,我宁愿分开谈论要求,就本次研讨的青年导演而言如何看待?我以为可以先撇开功利要求,对于青年导演创作应该有如下要求:是个性化的,应该有艺术探求的,需要追求创造性的,如果在多样化合理存在的情况下,青年导演却老气横秋的"成熟",那显然可怕.也因此,不要去简单类比红火的市场导演们.没有青年导演在做着艺术的梦幻,文化的电影就失去了意味只有商业面目了.青年导演始终是探索而不顾的阶段性代表.但艺术探索的坚持如同孩子变异期的执拗,也不可避免的有成人(市场)难以容忍的问题,应该提醒,却只能在成长后才会明白.所以还是要以上面三点来衡量之.
 
3\由此可以逻辑的延伸下去:在试图探究艺术和市场生存同一的时候,交接处一定有边界,不能逾越:就市场论,对于青年导演的支持不能引向简单否定大片结论,大片造就的多样生存的局面正是我们可以来谈论问题的基础,设想丢弃了产业基础还有什么可以谈论艺术的可能?同样,就文化评判而言,缺少青年导演的创造和失去艺术探索的特质,电影市场再强大也是败笔.而青年导演创作不和生活底气疏通,不能更宽泛涉及生活则被冷落也是必然.本次展映的创作就依旧有这样的问题.
 
4\还可以从相反角度来看待,大片生存的意义其实在于中国电影的支撑,简单反对大片而无济于事,以小片艺术特色来苛求大片等于是要抽去生存基础,文化多样性生存的背景一旦毁坏,则更没有小片可以伸展的余地.
 
5\总之,我理想的状况是鼓励大片和对青年导演的艺术探求并存之路是必要的,前者是发展需要也是支持产业发展必然,它也为青年导演发展提供扩大的前景;后者是目标,是大片时代培养新人和积蓄文化的必要手段.当然,国家应该有区别的实施:让大片商业生存发展,不阻碍之,用政策和资金支持青年创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观剧有感
后一篇:师生重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