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多说自己就可能有自恋之嫌,何况我经常遇到相反的自我夸耀和对他人批评,比如,以技巧创作为主的就批评写作者只会抄袭,"谁不会抄写啊",于是技巧技能的尊贵就油然而生.
又比如,专事于研究的人就批评创作者操作者没有理论,"从小就学了那么些东西,不会还算什么?他会写吗?",于是理论高高在上也似乎言之有理.
还有,研究者中,写的的多的就夸耀数量,沾沾自喜,以为从此挂了名人像,谁知道是不是胁持学生或剽窃他人的东西;写的少的就鄙夷别人质量不高,把自己的东西放大把玩成为天下最好的,大谈一个人一生就锤炼一篇惊世骇俗文章,有一篇(句)抵一万篇(句)影响.
其实,在我看来,关键不在数量质量,而在于创作为了什么,不为成名挂像,不攀比高下,不诋毁他人,尊重他人发自人心的创作,满足自己无论或多或少但确实是愉快生活中的写作.
不褒贬他人也不忌讳自我欣赏,自得其乐就是真诚的生活.
表白后,后面的敝帚自珍也但愿不被误解:
2006年4月号的<文艺争鸣>刊载有南京大学著名学者赵宪章\叶波发表的<2000--2004年艺术学学者与论著影响力报告>,总结分析了全部在CSSSCI上发表的这5年间全国所有艺术研究者艺术学论文(包括音乐\美术等8大艺术学科),发布的发文量的前50位学者,周星有幸被统计为是第一名.
谢谢研究者用数据对他人苦劳的肯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