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到长春与第一次参加长春电影节,不断有观察的感受。其实我们自己组织的大学生电影节已经有了13届,大规模的活动经验也比较丰富,而我作为评委会主任至今半数以上,对于活动的烦琐细致也比较有感受。
此前对于长春节还不以为然,但第一天飞机落地,接待的女孩笑意葱茏迎来,美感就自然而生了。第一步工作可能就显示了能力和精心程度,的确工作安排超出我们的预期,要感谢那些每天和我们相处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能力和面貌就是电影节形象,每天观察,他们其中一些给予我们良好感觉,印象颇深。组委会细致周到,说明8届下来经验积累已经不错。关于该节特色等等还有待体验。我还是随手记下自我感觉特别的东西。
在每天从宾馆去长影看片途中,发现长春出租车不少在顶灯上做广告,急切的商业抉择似乎显现着,这在全国也不算多见?其南北趋同的商业意识已经显现。
在长影,急于进行商业活动的状态在第一张照片中可以看出:既想保持传统,但又不由自主地走低成本之路在画面中显露无疑。发展不能只是屈就想成名的少男少女,还是要有自身的艺术特色。
其实,长影的老态目前还没有改变,如何进行也实在是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它老办公楼前悬挂的字样看出一点究竟----心里有企求,但行动把握矛盾。“守本求变”,何为本?传统?我一直以为长影在全国大厂中没有赶上改革前锋,却在用老资本追赶市场经济方面迈出大步,但传统的窠臼未除、艺术的追求不足、特色始终没有显露,是应该注意的问题,中国电影已经到了一个改朝换代的阶段:专业本性的追求、艺术风格的确立、一代新人的扶持、把握新的电影语言成为跃进的关键,长影姗姗来迟,不知能否赶上。
其实,一切都处在矛盾中,现在宽容并存是常见的现象。
但长春还是有让我发现的东西,举其独特处:比如长春有主干道叫“自由大路”,名字就相当开放大方了,好玩的是刚好和它交叉的叫“同志街”---肯定是过去亲密的传统叫法,但现在人听来多少有点暧昧,而交织在一起则更是意味无穷了,不知是否会成为一个剧作的内容:
东北师大具有的地方相当气派,在“自由大路”上可以看到,
它的附小和附中楼群就相当气派,到门口才看到是原来伪满的重要办公楼:文教部
可见,东北师大资源好,但东北师大在全国重点师范大学中的发展却不是太好,排名下降。个中原因不知为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