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大变迁
整个暑假都是匆匆来去,人也变得浮躁难静。只有回到校园,才能感受到清静。早晨骑入校园,宽慰与亲近扑来,几乎空寂无人,道路都显得修长幽深。比起社会,校园才是恬静之地,但只有假期,校园才能冥想自恋、以至于感受到闲适自得。沿着主干道自得其乐的放纵。蜿蜒的车行踏出一点一滴的记忆。绿草花坛,其实都是新貌,我更怀想隐约还在的旧时印记。可惜,旧事新影交织在一起,模糊了眼前的景物。
停滞在启功先生的校训面前,静寂中凝视,才有超乎以往的理解。

转到中心地带,猛然发现科文厅等一排建筑已经成了废墟,惊讶不已。
这里曾经是我们入大学第一餐的地方,从师范吃饭不要钱而用餐券开始,我们在这里度过了成长的岁月。
记载影象给不在校的同学看看变化的痕迹。
南面的服务楼也已经没有了楼顶,但学生时代收妈妈邮寄钱物、毕业后第一年激动收第一笔稿费的地方-----邮局,还在拆迁“战火”中营业,确实是奇迹,它也在顽强坚持着最后的阵地?

在拆迁废墟一无遮挡的西北角,就是被栅栏遮挡不住的艺术楼和研究生宿舍楼群,想起当年操劳艺术楼,我们坚决要选用暗红色,居然造就了随后师大西北角楼群的基色,不无得意。
围着废墟转了几圈仿佛告别,想开学后同学进来会怎样的惊讶?
继续在校园内骑行,星星点点的旧迹新貌都随着风依稀闪现。
在东南角,京师大厦矗立,各色人等进出,我却看到的是当初一片小树林时光,人迹罕至,却成为幽游人的栖息之地-----
还有主楼,我忽然发现树都长得老大茂盛,而当年,破旧的主楼顶上,曾经是我晚霞中独自爬上顶楼冥想的天地-------
此时,斗转星移、岁月如梭才显得如此逼真。
师大变了,记忆逐渐消失,生活不以人的意志转移,没有什么遗憾可言.
傍晚7点10分,北京东方出现少有的彩虹,记载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