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的盛宴》:走火入魔最后崩盘

(2012-12-02 12:12:48)
标签:

杂谈

《王的盛宴》:走火入魔最后崩盘


我想,多年之后讲起和楚汉相争这段历史有关的影视作品之时,《鸿门宴传奇》和《王的盛宴》注定是两部绕不开的电影。只是遗憾的,这俩电影,并不是以标杆的姿态让人铭记,而是以一种怪胎的姿势让人难忘。前者的导演李仁港以为观众的智商都和他一样低,而后者的导演陆川则以为观众的智商都和他一样“高”。

在看完《鸿门宴传奇》,我对《王的盛宴》非常期待,可以说是我今年最期待的华语电影之一了。李仁港这个奇葩导演继续在荧幕上延续着“讲一段历史,毁一段历史”的强大功力,将“鸿门宴”这段历史拍得像混混谈判,因此,我无法不对《王的盛宴》表示期待——陆川是我喜欢的导演,之前他的片子没有我不喜欢的,而刘烨、吴彦祖、张震、沙溢这一干演员又都是我喜欢的,再加上影片上映前放出的剧照来看,其服饰、布景等硬件元素又比较靠谱,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向我预示,《王的盛宴》想难看都难。

可最后的结果是,偏偏就他妈的难看了。我本来希望《王的盛宴》会让《鸿门宴传奇》更像一坨屎,但却发现,此片和《鸿门宴传奇》一样都是一坨屎,只是哪坨屎更大点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从单纯的片段来看,《王的盛宴》还是不错的。尽管我不喜欢《王的盛宴》,但还是必须承认这部影片的细节制作。这部被陆川寄托了太多隐喻的电影,处处透着话剧的味道,让一个又一个的片段充满了强烈的仪式美。大臣和宫女们低着头的唯唯诺诺、跪拜时巨大的磕头声、鸿门宴上项庄充满张力的剑舞等,还是可以看出陆川在制作这部电影时的用心。可问题是,电影不是拍好了一个个片段再简单拼起来那么简单的。

我怀疑应该不止我一个被影片开头那频繁的回忆和一次又一次地插叙给搞昏了脑袋。如果简单的以时间来划分,影片的开头大致有三个部分组成:韩信死后、韩信死前以及刘邦的回忆。而最大的问题就是前面两个部分,由于都是相似的宫内场景,我愣是没闹清楚,他妈的哪段戏讲的是韩信已经死了,哪段戏讲的是韩信还没死!我本以为当黑头发刘邦出现之时,陆川终于可以开始正常地讲一个故事了,可事实证明我错了。

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是一个极其煎熬的一个多小时。你丫的说陆川是在玩风格化,你丫的说陆川在走文艺范,你丫的说陆川在整艺术调调,可风格、文艺活着艺术啥的,并不能等于难看。这些都不是这部电影崩溃的遮羞布!一次又一次的闪回,一个又一个的特写,一段又一段的慢镜头……我他妈都不知道这部电影里给一干人物一脸错愕表情的镜头加起来有多少时间,以至于我屡次又差点将自己的手机当成遥控器,对着电影荧幕寻找那个心仪的“快进键”。这部电影可谓处处可以拍出高潮,可最后我们看到的却是在一个小高潮来之前,是一段冗长的铺垫,铺垫完了后就完了,没了!我真心想问问陆川,你踏踏实实讲一个故事行么?讲一个故事,和你整风格化,整文艺范,整那些个艺术调调,甚至夹带着对近代史的隐喻,这不矛盾啊!《寻枪》都这么特立独行的片子了都能让人回味无穷,怎么到了《王的盛宴》就走火入魔了呢?

是的,这不是什么个性,这是一个典型的走火入魔的案例。一部讲述历史题材的影片,必须做到两点:一、基本尊重历史;二、讲好这段历史。任何夹带私货的行为都必须在做好这两点的基础之上,陆川或许做好的第一点,但第二点完全没做到!而对于普通观众而言,最重要的恰恰是第二点!以《王的盛宴》摆出的那番姿态,应该做的是让不懂这段历史的观众通过观看你这部电影,也能大致了解这段历史,可最后却是,就算有些懂这段历史的观众,最后也给你的电影整得不大懂了。有的人说,如果读了《史记》,会觉得这部电影真心拍得不错!可问题是,究竟有多少人真正读了《史记》啊?谁他妈规定看电影前还要去读书读原著?《少年派》那么牛逼,也没见谁说要读了原著才能看电影!《拯救大兵瑞恩》那么拉风,也没人高喊着先读了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再去电影院!

尽管这部电影牛逼的演员很多,可事实上,这部电影主角只有两个,一个是陆川,一个是陆川的老婆!我从未见过一部商业电影的主角,会像《王的盛宴》这样这么憋屈,除了刘烨神经病似的的碎碎念稍微多点,可怜的吴彦祖和张震,别说没给几张正脸,连台词都没几句。这么多角色,这么多演员里,除了秦岚,最没被埋汰的估计就只剩下沙溢了。于是,在陆川夫妇的努力下,《王的盛宴》终于成了《基佬们的最后晚餐》。

而夹带的那些隐射历史的私货,本来可以通过一部正常的电影让人拍案,却因为一部混乱的电影而变得可有可无。更何况,影片中的那些隐喻并没有因为影片这走火入魔般的风格化而显得高明多少,相反,被某些人誉为春秋笔法的部分,反而直白地让一个傻逼都可以看得出来,是电影里最没风格、最不文艺也最不艺术的部分!沙溢的那段说写史以及吕后给一干功臣安排“后事”的桥段,简直有点半夜敲锣的意思了,唯恐电审的人看不出我这电影里面有着隐射我朝的玩意儿。说真的,看到这,我都他妈有点感慨广电那般逼的宽容大量了。

在影片中秦王子婴高喊什么“理想”啊,“一统”啊之类的口号时候,我就感觉这部电影要彻底逼格到底了。只是没想到的是,最后会逼格到让我如此难以忍受。但影片最后,刘邦喊出了一句话:“现在终于可以结束了。”是啊,终于可以结束了,这部影片就这句台词实打实地道出了我的心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