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情时速》:手术刀般的商业片
标签:
娱乐托尼·斯科特好莱坞危情时速托尼斯科特 |
分类: 影评(正式) |
注:必须要明确一点到是,本文对《危情时速》到评论都是基于一个假设,这个假设就是——影片所讲述到故事完全是虚构的。因此,如果正好读到这篇文章到朋友千万不必和我纠结诸如“事实就是如此”之类的。再退一步说,如果这个事件真如影片中那样极具戏剧性的话,那我只能说,这生活真的就TMD是场电影。
在电影上映之前,我没有看到《危情时速》有什么大规模的宣传,若不是丹泽·华盛顿(虽然他之前主演的《艾利之书》是我最不喜欢的电影之一),那张庸俗的海报和那个庸俗的片名甚至不会让我有走进影院的愿望。但看到电影之后我才发现,这部毫无冷场的影片的低调和其质量简直不成比例。
托尼·斯科特在折腾《危情时速》时,就像一个牛B的外科手术医生,刀刀精准,不多一刀也不少一刀。正是因为有这种极具专业的“外科手术导演”,才让我们看到一部如此精彩的爆米花电影——事实上,这部电影不能说是爆米花电影,因为在影片中那部失控的火车慢慢加速直至飞奔之后,你的爪子可能可能会在剩下到时间里在泡爆米花澡,直至你的爪子充满了那腻味的甜味,或者有颗爆米花会在你到嘴巴静静的躺上一个小时,直至被泡软。简单来说,看这电影吃爆米花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有两类电影是不适合边吃爆米花边看的,一类是极需要脑子的,比如前一阵子的《盗梦空间》,还有一类是会让你忘记吃爆米花的,比如《危情时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爆米花的需求程度可能和电影到优秀程度成反比)。
《危情时速》集合了一部好莱坞标准主旋律商业片都具备的元素:亲情、爱情、火爆的场面,孤单英雄以及大团圆结局,甚至连影片主角的设定也是充满了美式味道。影片的两位男主角均遭遇一定的家庭危机,老的是亲情危机,年轻的是爱情危机,这种略带“不完美”的设定往往使主角的英雄行为更打动人,也更能使最后的大团圆更让人激动。如果这种设定是基于电影的艺术夸张的话,那我只能说,托尼•斯科特是彻底找到观众的痒处,知道怎么挠,才能让观众舒坦。
知道怎么挠后,就要看挠的力度和持续的时间。《危情时速》就像掐着秒表一样准确,总是在合适的时刻出现观众所需要或者说所渴求的情节,纵然这种情节是观众所可能猜到的。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观众希望出现什么样的情节,托尼·斯科特在吊足观众胃口后便给捣腾出的情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托尼·斯科特这样的导演,才算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看完《危情时速》,你感受到了亲情,感受到了爱情,感受到了飞驰的火车给你带来的窒息感,感受到了火车倾覆所带来的震撼,甚至还让你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一部商业片已经做到了这些,你还能继续渴求什么呢?所以,我给个建议,找个时间进电影院,好好感受这样一部不装B,又略带矫情的标准好莱坞商业片给你带来的酣畅淋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