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山大地震》:小苦情难撑大悲情

(2010-07-26 15:02:23)
标签:

电影

影评

唐山大地震

苦情

冯小刚

娱乐

分类: 影评(正式)

《唐山大地震》:小苦情难撑大悲情

 

这几天读了钱刚先生的《唐山大地震》一书,便越发觉得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实在配不上这个片名。正如许多网友所说的那样,该片的英文名《after shock》更符合冯小刚所说的故事。这是个有趣的现象,以前的华语影片往往是电影英文片名无法表达片名,这次则反之。

 

不可否认的是,冯小刚在他的这次新片中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非常苦情的故事。对于善良且宽容的中国观众来说,一部能让他们流泪的影片就是一部好影片。所以,《唐山大地震》对于广大观众来说肯定是好看的。但是要明白的是,好看的电影并不表示这就是一部绝对好的影片,《唐山大地震》就是一例。

 

本人在前一篇文章中已经说过,《唐山大地震》之所以有现在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沾了主题的光。可以说,影片中的那个苦情故事一旦剥离了“唐山大地震”这个背景一样成立,并不存在特殊性,然而冯小刚明白的是,一旦真剥离了,那么这部影片就肯定成为了另一部《我的兄弟姐妹》,而这样冯小刚肯定不会得到像今天这样这么多的赞誉,影片甚至会被挑剔的观众列入平庸,甚至做作煽情的一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唐山大地震”这五个字成了冯小刚此次平庸的保护伞。冯小刚甚至一开始就将自己置于一个道德制高点之上,妄图一开始就对观众进行“道德绑架”,好在观众见过形形色色的炒作方式,不以为然。

 

既然影片叫《唐山大地震》,那么就应该对这次灾难有一定的责任心,或者导演就有义务向大家以更大的角度讲述这场灾难。然而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样,真正和唐山大地震有关的片段加起来时长不过几分钟。虽然影片中占据主角的苦情戏还是挺动人,然而这样一个家庭的悲剧(事实上读了钱刚的《唐山大地震》就知道,影片中的那个家庭还是算幸运的)并不能代表唐山在1976年所经历的那场悲剧。简单来说,就是这个小小的苦情戏和那场大灾难相比,实在缺乏份量。《南方周末》上报道,冯小刚一开始就否决了唐山市政府拍摄一部表示灾区人民众志成城抗灾的影片,而选择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苦情戏方式。在阅读钱刚的《唐山大地震》时,我数度热泪盈眶,我不禁觉得,如果选择唐山市政府的那种方式,或许倒真可以给我们全景式讲述这场灾难。因为,正是在这场天灾之中,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是极具特殊性难以复制的,也只有尽量真实的还原那一段惨痛的历史,才是对唐山人民真正的尊敬。谁说这样的影片就不能拍成标准的主旋律?谁说当时没有存在一些我们所认为的那种高大全的人!?在1976年7月28日后唐山的土地上,一些人做出的一些事,是我们这些在温室里长大的花花草草的安逸的思维所不能想象的。因为那是1976年!那是在唐山!

 

因此,我现在甚至有点怨恨冯小刚,他用了《唐山大地震》这个片名之后,以后很难再有影片用类似的片名上映,也就是说,我们想在大荧幕上看到一部真正的表现唐山大地震的人性史诗的影片,又是一阵遥遥无期的等待。历史给了冯小刚这个机会,但冯小刚却将其浪费。这是中国电影之惜,亦是唐山之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