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囧途》:“迟到”的公路片

标签:
人在囧途娱乐 |
分类: 影评(正式) |
看《人在囧途》,不禁让我想起一部叫做《过界》的电影。那部号称中国首部公路影片的电影,当时让我有砸屏的冲动,并让我对中国在短期之内出现一部踏踏实实的公路电影不抱希望。但《人在囧途》却让我明白了当时的想法只是泄愤后的不理智,事实证明,像袁卫东那样装逼到有点傻逼的导演确实还不是很多。
《人在囧途》沿用了近几年中国小成本影片常用的那种轻喜剧风格,看过类似《即日起程》这样影片的观众对《人在囧途》的风格不会太陌生。这类影片的模式就是有那么一两个倒霉蛋因为一件事一而再再而三的倒霉,并且以自身的“杯具”来成全观众的欢笑。而从影像里所呈现的“杯具”虽然是基于现实主义,但其剧情却往往是超现实的,这种“超现实”简单来说,就是观众看完后会大呼“怎么会有这么倒霉的人”——反应到《人在囧途》中,就是两个很背的人要过年回家,到居然倒霉到坐什么交通工作就会碰上什么样意外的地步。不过虽然不相信,观众仍然愿意乐在其中。这类模式在技法上没有什么出色之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要仰仗的演员的表演(本片徐峥的表演真出色,要是没徐峥,本片的笑点会小掉一半,至于王宝强,他真的比较适合影片里的那类的角色),不过遗憾的是,就是这种简单的技法,很多导演到死都学不会。
不可否认《人在囧途》里面的诸多桥段让我捧腹不止,但正如前面我所说的那样,好笑归好笑,却绝对达不到惊艳的感觉,至于影片里的煽情桥段,则让这部喜剧片变得有点矫情,不如《疯狂的石头》那样洒脱——这也是《人在囧途》无法成为一部牛B喜剧的重要原因。这让这部影片缺乏那种惊雷一声吼的气势,处处透着讨人喜爱的狡猾气息——导演懂得怎么用最简单最圆滑的方式博取观众的喜爱,这便使得影片缺乏足够的个性。但是电影偏偏就是个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个性的商业产物,一个合格的电影导演就是要懂得如何在既定的模式下将各种元素安插好。《人在囧途》是一个合格的电影导演的一部合格的喜剧作品,虽然仅仅是“合格”,但看到那么多的山寨恶搞片,便会觉得这种“合格”是多么的令人感到珍惜。
所以《人在囧途》之所以让我认可,并不是因为这部电影逗了我发笑,而是这部影片中的“公路元素”,这部影片前后动出现多重交通工具,电影的背景环境也跟随着变了好多次,各色的配角也如冒尖似的一个跟着一个探出头来——除了不断变化的交通工具化,其他的几个特点都是公路影片的典型特诊。按照交通工具来分割,可以将影片分割成多部小品喜剧,任何一个桥段的主题和上下均无联系,但导演叶伟民依然将故事组织的很好,各个桥段的配角也没有抢了主角的风头,同时也没让自己彻底沦为这部“二人转”的陪衬,这只能说,叶伟民这个尺度把握的很好。这其中很关键的就是导演将两个角色的性格充分糅合进各个小故事,这使得这几个故事有了一个相同的线得以串联,这种手法,冯小刚玩得很溜。
最后想说的就是这部影片上映的实在不是时候,在全国各地都开始进入炎炎夏日了,这部以春运为背景的影片居然才上映,这实在让人觉得遗憾。我想,要是放在春节前后上映,那这部影片会得到更多观众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