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2》:再现港式万金油

标签:
叶问2娱乐 |
分类: 影评(正式) |
看完《叶问2》,着实让人再次感受到了前作所带来的那种热血澎湃,然而也同前作一样,《叶问2》不会让我有再完整看一遍的欲望。虽然甄子丹在《叶问》中的表演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但《叶问》最大的卖点仍是影片的动作设计,这种情况在《叶问2》中依然没有变化。
洪甄对决是最大亮点
《叶问2》中武戏密集的程度丝毫不亚于前作,然而就动作的精彩程度来看,我个人认为不如前作。在前作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打戏有那场目前被不少电影恶搞(如《72家租客》和《花田囍事2010》)的一对十的经典桥段,以及一根鸡毛掸痛打金山找和棍打金山找众人等桥段。可以说在《叶问》中,无论是一对一的对打、一对N的对决以及N对N的混战,都给人一种脉络清晰之感,而且各有风格,可以让功夫迷看得如痴如醉。但是到了《叶问2》中,打戏虽然密集,却不如前作那样有功能明确,层次分明之感。比如鱼档一场戏,虽然打的激烈,但却给人一种稍显混乱之感,功夫之美没有在这个桥段中有很好的体现。而影片最后的擂台戏只能算是中规中矩,所以影片中最精彩的打戏并不是在影片的高潮处,而是圆桌上的洪甄子对决,这是《叶问2》中诸多打戏桥段中最精彩的一段,也是唯一可以超越前作的一段打戏。洪甄对决在荧幕上已经不是第一次,但无疑这次是可以列入经典的一次,相信多年之后,这场对打是可以和《黄飞鸿》中的“李甄对棍”有着相同的地位。
剧情依然薄弱
从《叶问2》看来,《叶问》中剧情显得薄弱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叶问2》的剧情甚至还不如前作来得跌宕。可以说,《叶问2》的一切剧情都在意料之内,当洪金宝出现之时,我们便能猜到他和叶问最后必然能惺惺相惜,当那张英国拳王的海报第一次出现在镜头之时,我们也必然可以预料叶问最后的拳头是留个这个老外的。
可以说,如果说作为一部传记片的话,无论从《叶问》还是《叶问2》来看,都不是合格的。《叶问》两部仅仅是抓住叶问的一个点进行展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叶问甚至只是这个系列电影中的一个载体,表现叶问倒是其次,影片中所传达的精神才是重点。一部标准的传记片,除了影片中所讲述主角的生平大致符合历史之外,还必须确保主角的不可替代性。可在《叶问》系列中,偏偏就是叶问这个角色并非是不可替代的,这种情况在前作中还不突出,但在《叶问2》中便变得比较明显了。
叶问恐成万金油
无论《叶问》系列是多么让我们激情澎湃,然后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叶问”如今已经变成一个商业符号,而且这个商业符号的价值可能还在放大。投资人黄百鸣自然会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在“叶问”这个“商标”身上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而这样的后果,则是可能让“叶问”再次在利益驱使下变成一个港式万金油。这种万金油角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角色成了一个靶子,任何箭都可以往上面射。这就如同包公一样,在成为一个青天万金油之后,一些找不到主的奇案就一股脑儿的全算到了他的头上。这种万金油在香港电影中表现的最为典型的就是“黄飞鸿”,一些民间故事甚至是编剧杜撰的故事,都可以给安到他的身上,到了这种时候,故事的主角已经并非不可替代了,他的最大的作用就是让一个平庸的故事变得有人关注。此时,电影已经和所谓的历史没有太大的关系了,这样的影片已经完全不属于传记片的范畴了,而是该称之为“传奇片”。
如果说《叶问》的传奇色彩还不明显的话,那《叶问2》则已经有了传奇片的趋势了。当一个系列影片变成传奇片之后,则影片的故事性可能会越来越差,难免会造成这个系列的影片变得同质化,更严重的会造成和其他同类型影片的同质化。我相信,《叶问》系列依然会继续下去,毕竟这是一个影坛武学大师缺失的年代,无论是从观众感情的寄托上还是商业需要,都需要一个替代品,“叶问”的出现填补了这个暂时的空白(之前这个任务是由黄飞鸿担当),同时我也会相信,随着《叶问》系列的继续拍摄,可能荧幕上向我们所呈现的叶问会离真实的叶问越来越远,并最终成为一个“靶子”,一个电影人所喜欢的香港万金油。
痛打洋人何时休?
《霍元甲》、《苏乞儿》、《叶问》以及《叶问2》,这几部近几年拍摄的表现武学大师的传记片(暂且称这几部影片为传记片)来看,影片的结尾尽然无一例外的是在擂台上结束,而对方也都无一例外的是洋人,《叶问》两部更是都用擂台来结束影片。至此,我不得不怀疑是否是观众那极其容易被点燃的民族激情成了他们“懒惰”的借口,一次又一次用擂台来麻痹观众的神经,似乎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只能一次又一次从擂台上寻找,长此以往,恐怕连擂台下的欢呼都变得廉价。而此时回想徐克拍摄的准传奇片《黄飞鸿》正传三部曲的剧情,反而比这些冠之传记片的剧情来得曲折,三部影片中不用拼命在和洋人的对打中找到快感,也不必一次又一次的搭起擂台,却同样让国人看得澎湃,其中《狮王争霸》的结尾更是会引发观众的深思,这简直已经成了传奇片难以达到的一个高度。
这由李小龙开创的“痛打洋人”剧情,过了近四十年依然是荧幕上最讨人喜欢的影片模式之一。这固然和观众仍然被压抑的民族感情需要发泄有关,但和编剧的不思进取有一定关系。“擂台+痛打洋人”目前仍然是最容易同时获得掌声和票房的模式,因此在利益的推动下编剧采用这种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也构筑剧本也无可厚非,同时我也相信,《叶问2》肯定不会是最后一部在擂台上痛打洋人的影片,但我仍然希望,在《叶问》系列完完全全成为传奇片之时,能够摆脱擂台模式。虽不指望达到《狮王争霸》的高度,但也希望能够以另一种方式来点燃观众的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