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国之见龙卸甲》:忘记三国,尚能找到一点乐趣……

(2008-04-04 01:27:19)
分类: 影评(正式)
三国之见龙卸甲.jpg
 
当我看到影片片头的“原著”署名是“李仁港”的时候,我便明白,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千万不能有任何所谓历史的概念在我的脑海里残留,虽然这部影片和我们印象中的三国有着同样的主角,但是请记住,这不是三国。因为你根本别指望李仁港能给我们带来多少所谓“尊重历史”的概念——《见龙卸甲》几乎就是李仁港一部三流网络小说的影像版,当然令人欣慰的是,至少这次李仁港没有将电影拍得如同这个故事一样三流。
 

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后,影片中出现的种种让我难以忍受的桥段、对白我都表示了极大的理解,甚至在影片中再次看到西瓜和玉米的时候,也对香港导演屡次在古装影片里为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而表示了容忍。同样,于荣光那可笑的胡子出现时我也强忍住了笑意,厅堂中那极具日本武士风格的盔甲我也可以理解成这本来就是我们中国首创的,至于曹操带兵打战为什么还要带个孙女上实习课——我的答案是,没有这个孙女,哪来的女主角!?要知道,在一部三流的网络小说里,还有啥不可能?

 

这便意味着,我看影片时候已经做足了“功课”——忘记历史、忍受剧情、宽容对白……我接下来所做的便是,抱着极大的积极性试图在这部影片中寻找乐趣。

 

于是,我发现,用这样的方法来看,这部电影并非是不可取的。

 

值得表扬的是,这部电影的音乐着实不错。片头那段音乐几乎让我误认为这次李仁港会真的“改邪归正”拍一部史诗片,而最后凤鸣山之战时,Maggie·Q弹“琵琶”(姑且认为是琵琶吧)时和战鼓声配合得非常雄壮,如果不是那个战争的桥段打得实在是雷声大雨点小的话,我估计会真的激动地从椅子上跳起来。

 

音乐是亮点之一,其二就是动作。

 

不可否认的是,这部电影的动作桥段着实拍出了《三国演义》中的那种味道,影片中骑马单挑的桥段都完成的比较出色,如果不是刘德华和Maggie·Q的那段单挑过于“功夫化”,这部影片的战马单挑桥段可以算是我看过的华语冷兵器战争中最为出色的——刀刀结实、枪枪有力,而且几个主角的武器也是做得毫不含糊,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龙胆……这几个三国中的“名器”也是我在荧幕上看到的最为惊艳的冷兵器。出色的兵器设计,加上精彩的动作设计,《见龙卸甲》至少在动作桥段上交上了一份让人较为满意的答卷。

 

然而可悲的是,我所能找到的优点,也几乎也就这两处了。

 

动作桥段是比较精彩,但影片中战争桥段就多少有点忽悠人的意思,声势挺大,一个广角镜头,黑压压的都是人,但到了打战的时候,就那么百来人在冲,李仁港在处理战争桥段的时候始终不敢用一个长镜头,多用短镜头剪辑拼接,一个几分钟的战争桥度,看到的尽是快速的镜头以及几个主要角色的表情特写,然后还不知道咋回事,哪方人死的更多,战争就稀里糊涂的结束了。这个在影片开始那个偷袭曹营的时候最为突出,一万多人的军营,就像一个只有上百人的小分队。换句话说,战争桥段中唯一几个可看的镜头,都差不多都在预告片中了。

 

战争桥段不用心,多了个所谓的曹操的孙女,并且还和赵云单挑——对,我们看的不是三国,而是一个孙女为爷爷复仇的故事。也够难为刘德华了,凭刘德华的气质,着实很适合饰演中年以及年老的赵云,可以看出,在本片中,刘德华的表演已经很用心,他的老年赵云可谓演绎得相当精彩,最后那流泪的桥段让我动容,可偏偏是在这样一部“伪三国”影片中浪费自己的扮相和努力,并且他的年轻扮相的表演缺乏一种天生少将气质,这多少让他的表现打了折扣。至于洪金宝的角色,我可以理解为他作为一个动作指导有需要一个角色的冲动,也可以理解为这部三流原著里不可缺少的三流角色,但他的表演着实没有什么出色之处,相反,他那喋喋不休的旁白着实让人心烦。

 

好吧,今年的第一部“三国电影”(权且算是三国吧)就这样开始了,如果对三国有着诸多期望的观众,这部电影有着太多太多让你厌恶的理由,但是如果忘记这是一部三国的电影,还是能找到一点可供娱乐的理由。想看“三国”,看来只能稍微指望下吴宇森的《赤壁》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