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胡扯 |
我们批评国内的电影,尤其是战争影片时,总是说脸谱化——好人一看就是好人,坏人一看就是坏人。
这个批评是对的,这个毛病在中国早期的电影中是一个常见的元素。
然而这并不代表脸谱化只有中国电影才有,但我以前,居然一直这么认为。
在逐渐看了一些美国的战争老片时,发现美国人的脸谱化程度不亚于中国,甚至到了现在,美国佬依然尽情地在自己的电影里脸谱化。
现在才发现,美国人其实一直在脸谱化,这个只有两百年历史的国家,你别指望他会对你的国家了解多深,他们所有的荧幕表现都是建立在一堆堆对其他国家历史和文化的无知之上——好莱坞那种家伙的智商不会比你我高,甚至还低。因此,他们作出一些脸谱化的行为也不足以为怪了。
是的,美国人很早就在影片中将二战德军作为人来拍摄,在美国影片里享受同样“优待”的还有日本军人——但这种“优待”是建立在美国人对他们价值观的认同上,换句话说,因为德国和日本有着和美国相近的价值观,才使得美国人不用有色眼镜看他们,甚至美化他们。承认他们,就等于承认了自己的价值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两个国家对于美国人来说,都是战败国,美国人有理由“美化”自己的敌人以让自己显得更为高大。
而对于中国,还有越南,美国不是战胜国,同样,这两个也是持有与美国主流价值观几乎相反的价值观的国家。
因此,无论在以前还是现在,中国人和越南人出现在美国的战争影片中时,形象总是让人不喜欢起来,而与其对比的是,影片中的主角总是帅气的让人喜欢,这一对比,美国价值观便对比出来了。
前一篇:日版《西游记》:并非一无是处
后一篇:《情书》,我看不下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