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牺牲》:那些丢失的名字

(2008-01-08 09:56:15)
标签:

牺牲

分类: 影评(正式)

牺牲.jpg

 

“根据战后的统计数字,人民解放军两大野战军的伤亡数字是136524,在今天的徐州市,淮海烈士纪念塔两旁的碑廊上,镌刻着28391个名字的淮海烈士英名录,其余的名字,我们终究无从查考……在炮火纷飞的战争环境中,又有多少逝去的生命被统计者所忽略,又有多少失落了他们本该拥有的荣誉。这个数字也许我们永远无法统计清楚。”

 

这是《牺牲》中的一段旁白。

 

让我感到惊讶的是,烈士的统计人数竟然精确到了个位数,这在中国是少见的,然而让我震惊的是,这个精确的数字背后却有着如此之多被忽略的名字,那十几万的不精确让我对 “136524”这个数字也有了一定的怀疑,因为我深怕因为十几万的“不精确”而导致“136524”的水份,我害怕这最后的精确也失去。

 

《牺牲》这部短短的纪录片让我感到出乎意料的好看,从《集结号》上映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不认为这是一部讲内战的影片,而是一部讲“忘却”的影片,我从来没有从影片从看到影片歌颂了某个政党,我只看到了对逝者的缅怀,看了《牺牲》之后,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对于内战的态度,以前的我曾经走向两个极端,曾经支持,也曾经无比的厌恶,但如今回头看看,自己是多么的可笑和无知。世界历史的发展,甚至可以说就是一个内战发展史,在交通极度不发达的古代,大家所能做的最多的就是窝里斗,然而到了现代战争,且有了“内战”这个观念出现之后,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内战便变得特别敏感起来了,这也因此触动了一些卫道士的神经——他们一面从古代的内战中寻找肢飞头断的快感,一面却捏着鼻子对那场发生在五十多年前的内战表示不屑。

 

内战的是是非非不是我们所能说清楚的,我们其实更应该去关心在那场战争中被炮火掩埋的人,那被掩埋的几十万人的姓名。无论内战这场战争的性质是如何,那些在战场上倒下的却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骨肉。人,永远是战争中最大的受害者。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影片中的一个老兵说的。当回想起中国以前的战争影片时,便感受到了这七个字的沉重。我想,当中国电影终于有镜头对着这些枯骨的时候,也算是对那些在战场上流血,在镜头前流泪的老兵的一种慰籍,纵然这种慰籍对于他们的牺牲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同时,我们也有理由对《牺牲》中那些送84个烈士“回家”的老兵表达自己的敬意,也有理由相信这些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兵对自己战友的执着,同时,也有理由相信,现实中必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谷子地。然而,正如《牺牲》中所说的那样,谷子地还是幸运的,而现实中,许多埋葬炮火之下的士兵,连谷子地这样一个连长都不曾有,或者,他们的“谷子地”也永远找不到他们,等待他们的,或许是慢慢被遗忘,幸运一点的,他们的名字会出现在旧书市场上……

 

而,更多的,他们将永远成为那一个个冰冷的数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